首页 > 健康科普 > 皮肤性病科

脚后跟侧面长水泡怎么回事,怎么办

医生头像

周怡 主治医师皮肤性病科

三级甲等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脚后跟侧面长水泡可能是摩擦水疱、汗疱疹、足癣、接触性皮炎、湿疹等因素所致。建议患者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日常护理、药物治疗的方式进行处理。
1、摩擦水疱:多因鞋子不合脚、长时间行走或运动,导致脚后跟侧面皮肤反复受到摩擦。皮肤的表皮与真皮层分离,组织液渗出形成水疱,常伴有局部疼痛、红肿等症状。患者需减少摩擦,更换合适的鞋子,水疱较小可自行吸收,若较大则可在医生指导下用消毒针挑破,局部涂抹碘伏消毒预防感染。
2、汗疱疹: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精神因素、局部过敏、感染等有关。在脚后跟侧面等部位出现深在性小水疱,呈对称性分布,瘙痒剧烈,水疱干涸后可出现脱皮现象,还可能伴有烧灼感。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外用曲安奈德尿素乳膏、他克莫司软膏、炉甘石洗剂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要保持足部干爽。
3、足癣: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如红色毛癣菌等。真菌在足部皮肤定植繁殖,侵犯脚后跟侧面皮肤时,可破坏皮肤角质层,引发炎症反应,形成水疱,水疱壁厚且不易破,瘙痒明显,还可伴有脱皮、浸渍糜烂等症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外用盐酸特比萘芬乳膏、联苯苄唑乳膏、硝酸咪康唑乳膏等抗真菌药物,症状严重时需口服伊曲康唑胶囊、盐酸特比萘芬片、氟康唑片等药物。
4、接触性皮炎:若脚后跟侧面接触到某些刺激性物质,如某些新袜子的材质、清洁剂等,或接触到过敏原,如某些皮革、橡胶等,会引发接触性皮炎。接触部位会迅速出现红斑、水疱,边界清晰,有瘙痒、灼热感等症状。患者要避免再次接触致敏物,并在医生指导下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卤米松乳膏、地奈德乳膏等药物,同时可口服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片、依巴斯汀片等抗组胺药物进行抗过敏治疗。
5、湿疹:内在的遗传、免疫异常,外在的环境因素、过敏原刺激等都可能诱发湿疹。发生在脚后跟侧面时,表现为红斑基础上的密集水疱,瘙痒难耐,搔抓后水疱易破裂,出现渗出、结痂,病情常反复。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马来酸氯苯那敏片、地氯雷他定片、盐酸左西替利嗪片等抗组胺药物,同时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氧化锌软膏、复方黄柏液涂剂等药物进行治疗。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足部清洁干燥,勤换鞋袜,选择透气性好的鞋子和棉质袜子。避免搔抓足部水疱,防止感染。饮食上,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海鲜等易过敏食物的摄入。若有足部多汗情况,可适当使用止汗剂。
展开全部内容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任何医疗行为请遵从医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