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消化道出血是指发生于十二指肠悬韧带以下的消化管道所导致的出血,引起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变非常多,主要由肠道原发性疾病或全身性疾病引起。
下消化道出血是肛门、盲肠、回肠、直肠、回肠及空肠出血。便血是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症状,大便颜色随消化道出血部位、出血量以及血液在肠道停留的时间而有不同,如患者大便呈现鲜红色,可能为急性下消化道出血。下消化道出血少于四百毫升时,可以很快被机体代偿而不引起明显症状。当出血量超过一千毫升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心悸、乏力、血压下降、脉搏加快、皮肤苍白等症状,严重时易导致休克。导致下消化道出血的疾病比较多,如肠道原发性的疾病如肠道的肿瘤和息肉、肠道的血管病变、肠道的炎症病变等,以及全身性的疾病如白血病、出血性疾病、风湿性疾病等。如果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下消化道出血,要及时去医院检查,找到下消化道出血原因,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发生下消化道出血后,患者需要禁食,配合医生接受治疗。当病情稳定后,尽快完善结肠镜检查,明确出血的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