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里边有疙瘩,看不出来摸得到,可能是皮脂腺囊肿、脂肪瘤、淋巴结肿大、痤疮结节、纤维瘤等原因引起的,建议及时就医并遵医嘱治疗。
1.皮脂腺囊肿:由于皮脂腺排泄管堵塞,皮脂腺囊状上皮被逐渐增多的内容物膨胀而形成。在脸部皮肤下可形成圆形、质地较硬的疙瘩,一般无明显疼痛,可推动。多因皮脂腺分泌旺盛、局部清洁不彻底等原因引起。若感染可出现红肿疼痛。可口服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洛胶囊、罗红霉素胶囊控制感染,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感染控制后可手术切除囊肿。
2.脂肪瘤:由成熟脂肪细胞构成的良性肿瘤。可在脸部皮下出现质地柔软、可移动的疙瘩,一般无明显症状。较小的脂肪瘤可暂不处理,观察即可。若较大影响美观或功能可手术切除。药物治疗对脂肪瘤通常无效。
3.淋巴结肿大:当身体受到感染、炎症、肿瘤等刺激时,附近的淋巴结可能肿大。脸部的淋巴结肿大可表现为皮下疙瘩。如口腔、面部等部位感染可引起。需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感染引起的可口服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洛胶囊、罗红霉素胶囊等抗生素,控制感染后淋巴结可能缩小。
4.痤疮结节:痤疮炎症较严重时,可形成皮下结节。多因皮脂分泌过多、毛囊口角化堵塞及细菌感染等引起。表现为脸部皮下较硬的疙瘩,可伴有疼痛。可口服维胺酯胶囊、异维A酸胶囊、丹参酮胶囊,外用维A酸乳膏、阿达帕林凝胶、过氧苯甲酰凝胶。
5.纤维瘤:可能因局部组织异常增生引起。脸部的纤维瘤表现为质地较硬的皮下疙瘩,生长缓慢。一般无明显症状,若压迫周围组织可能引起疼痛。可手术切除,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使用上述药物时一定要谨遵医嘱,并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