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况下,结肠造口一般多见于左下腹。具体分析如下:
结肠造口是指外科医生为了治疗某些肠道疾病,如直肠癌、溃疡性结肠炎等,在腹壁上所做的人为开口,并将一段肠管拉出开口外,翻转缝于腹壁,从而形成了肠造口,多见于左下腹。其作用就是代替肛门,帮助患者排便,对整体的消化功能影响不大。但是,传统的结肠造口需缝合乙状结肠与侧腹壁之间的间隙,操作繁琐,术后容易发生腹内疝而致肠梗阻;造口处乙状结肠与腹壁圆形切口缝合要确实可靠,否则术后会在此形成切口疝;大部分造口者在排便前无特殊信号,容易造成粪便污染。若患者出现以上情况,应及时就医。
建议患者在术后注意对切口的护理,保持切口干燥和清洁,根据医生或护士的指导进行换药或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