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科普 > 内科

血粘度高怎么办

医生头像

龚新宇 副主任医师内科

三级甲等中日友好医院

血粘度高可能是饮食油腻、病毒性感冒、高血压等原因导致的,需要对症采取日常护理、使用药物的方式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1、饮食油腻:饮食油腻一般会增加血液中的脂肪和胆固醇含量,从而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应多食用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等,有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此外,还需要多喝水,保持适量的水分摄入也有助于保持血液流动性。
2、病毒性感冒:病毒性感冒一般是受凉、过度劳累等原因引起的,可能会出现发热、乏力等症状。感冒病毒感染会引起炎症反应,导致体内炎症介质的释放,如白细胞、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等,这些物质可以促进血液凝固和血小板聚集,从而增加血液的黏稠度和血液粘度。可遵医嘱使用连花清瘟胶囊、金花清感颗粒等药物治疗,一般可以起到抗病毒作用。
3、高血压:高血压可能喝长期高钠饮食、长期熬夜劳累等原因导致,可能会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高血压一般会导致血管的病理性变化,如狭窄、硬化等,从而使血液循环受阻,血流速度减慢,血液粘度增加。可遵医嘱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厄贝沙坦片等药物治疗。一般可以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
除以上主要常见原因外,还有其他相对较常见的原因,比如糖尿病、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需要积极就医治疗。
展开全部内容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任何医疗行为请遵从医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