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露有血块,像烂肉一样可能是子宫复旧不全、子宫内膜炎、胎膜残留、子宫肌层收缩不良、宫颈裂伤等因素所致。建议患者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日常护理、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的方式进行处理。
1、子宫复旧不全:产后子宫不能在正常时间内恢复至孕前状态。子宫收缩力弱,导致子宫内的血液、蜕膜组织等不能顺利排出,形成血块,还可能伴有腹部坠胀、腰酸等症状。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益母草颗粒、新生化颗粒、产后逐瘀胶囊等药物促进子宫收缩恢复。
2、子宫内膜炎:分娩过程中或产后感染病原体,引发子宫内膜炎症。炎症刺激使子宫内膜充血、水肿、坏死,与血液混合形成血块样物质,还可能出现发热、恶露异味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服用头孢呋辛酯片、阿奇霉素片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3、胎膜残留:部分胎膜在分娩后残留在子宫腔内。残留的胎膜影响子宫正常收缩与复旧,引起子宫出血并形成血块,可能伴有腹痛、恶露增多等情况。患者可先尝试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促进子宫收缩,若残留较多则可能需要清宫术来清除残留胎膜。
4、子宫肌层收缩不良:子宫肌层因孕期过度伸展、多胎妊娠等原因,收缩功能受到影响。子宫肌层不能有效压迫血管止血,导致出血形成血块,可能还会有子宫体积较大、质地较软等表现。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缩宫素注射液、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垂体后叶注射液等药物加强子宫收缩。
5、宫颈裂伤:分娩时宫颈发生撕裂伤,若未及时发现或愈合不良。宫颈处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在宫腔内停留形成血块,可能伴有阴道少量持续出血等症状。轻度裂伤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云南白药胶囊等药物止血并观察,严重裂伤则可能需要宫颈裂伤缝合术进行修复。
此外,患者产后要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可适当进行产后康复锻炼,如盆底肌训练等,但要循序渐进。同时,要保持外阴清洁卫生,勤换卫生巾,防止细菌滋生引发感染。在饮食方面,应多吃富含蛋白质、铁元素的食物,如瘦肉、鸡蛋、红枣等,以促进身体恢复和补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