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分为局限型、全身型及败血症型三种类型:
①局限型类丹毒。较常见,好发于手部。感染后1~2日局部皮肤暗红肿胀,逐渐形成境界清楚的紫红色斑,中央部分消退,边缘隆起向周边扩展,偶有水疱和坏死,可有局部淋巴结肿大。局部灼痛和瘙痒,一般无全身症状,不治亦可于数周或数月后自然痊愈。
②全身型。皮损弥漫或泛发,伴发热及关节症状。
③败血症型。皮损更多,全身症状更重,可出现心内膜炎,甚至致死。后两型很少见。
根据职业特点和手部切伤或刺伤接触感染史,诊断不难,应与丹毒及 蜂窝组织炎鉴别。后两种病发展迅速,损害区色泽鲜红,且有畏寒、发热等明显全身症状。
治疗 首选青霉素,四环素、红霉素、麦迪霉素;
皮损局限者治疗以大剂量青霉素肌肉注射,或于病灶周围以青霉素与盐酸普鲁卡因混合作环状封闭。局部禁用水洗。弥漫型或发生败血症者,除用青霉素外,可内服磺胺类药,或注射免疫血清。
接触猪肉及鱼类等水产品时防止刺破及切伤皮肤。做好肉品加工及水产部门的卫生防疫工作均有利于预防本病的发生。
中医治疗可参照丹毒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