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问答 > 儿科

草莓状血管瘤

性别:女

年龄:19

你好,我女儿出生后一个月在左嘴角上侧出现一个小红点,我女儿现在是四个月大,小红点也有玉米粒那么大。医生说是草莓状血管瘤,现在在打激素(倍他米松和利多卡因)打了三针了还是和以前一样大。我就是想咨询一下:这个怎样治疗效果好一些?打激素会治好吗?小孩现在是四个月到什么时候可以治疗?费用大概需要多少?
温馨提示:因无法面诊,医生建议仅供参考
医生头像
李香焕

医师妇产科

贺钊医院一级甲等

治疗方法
  血管瘤具有自发消退的特点,经过3个月~6个月迅速增长后,70%~80%的血管瘤在5年~7年内可逐渐自行退化而愈合。因此,不在儿童早期进行积极治疗,而是密切随访观察其变化。但仍有一部分血管瘤不仅不会自行消退,而且会持续发展,严重者毁损容貌,引起瘤体所在部位的功能障碍,或者在血管瘤发生损伤时出血不止,甚至继发感染,经久不愈。因此,对位于眼、鼻腔、外耳道、口腔、外阴及肛周等部位的血管瘤,若肿瘤生长迅速,将严重影响小儿的外貌、功能和发育,并对患儿家长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对此应积极寻找安全、有效的方法及早进行治疗。只有正确区分病灶属于增生期、稳定期或消退期,才能正确选择治疗。对增生早期的血管瘤,除了无明显增殖的病例外,一般应树立积极治疗的观念,此时利用治疗阻断血管生成过程的某一环节,对防止病灶增殖造成的种种并发症及后期的外观恢复均有利。增生期的血管瘤一般发生在1岁以内,尤其在半年以内往往生长较快。在正确诊断和分期的基础上,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选择以下方法。
  一:类固醇(激素)治疗
  1967年Zarem,Edgerton首先报道服用类固醇治疗血管瘤取得一定疗效。1983年起国内开展此项治疗方法,已治疗大量病例,有效率均在80%左右,其中以混合型血管瘤效果最好。Folkman(1983)的实验初步证实了部分甾体类激素在体外对血管生成过程具有抑制作用,因此,口服皮质类固醇治疗及血管瘤局部激素注射治疗的基本原理,可能是通过控制血管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殖,并形成幼稚的新生血管的血管生成过程,达到对增生期血管瘤的治疗作用。对血管治疗见效的时间因人而异,短的可能10天即见生长中止。治疗早期见效,表现为肿瘤生长停止,而非即见消退,治疗导致血管瘤提前进入稳定期和消退期,表现为瘤体变软,表面开始发白,出现皮面皱纹,生长停止,完全消退是一个长达数年的漫长过程。值得强调的是,并非所有的增生期血管瘤都对激素治疗敏感,在第一疗程无有效表现的血管瘤提示对激素治疗不敏感,不应选择继
  续使用大剂量的激素治疗。对业已进入消退期的血管瘤进行激素治疗是不合理的,因为此时血管形成的过程已经中止。总之,目前对难治疗性、多发性及危重的婴幼儿血管瘤,口服激素是有效加速其自然消退的首选方法。从大样
  四:干扰素治疗
  干扰素α-2a能阻断内皮细胞的移行和增殖,并能通过阻断成纤维生长因子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刺激作用来阻碍血管生成的其它步骤。给药方法是:皮下注射干扰素300万U/平方体表面积,间隔时间一般7个月~10个月。在应用中未发现不良反应。暂时副作用有发热、中性白细胞减少。此药仅用于大面积的对激素和激光治疗无效的病例。近年来出现的干扰素治疗,对于复杂的重症血管瘤则是一种新尝试。干扰素的可能作用机制在于阻抑了内皮细胞增殖及血管生成的其他步骤。White(1989)首先用干扰素α-2a成功治疗了1例肺部毛细血管瘤病患者。目前认为,干扰素治疗血管瘤的主要适应证是:作为占位并侵犯主要脏器或通道而危及生命、生长在四肢有致截肢危险,并经皮质类固醇系统治疗无效的重症婴幼儿血管瘤;对Kasabach- Merritt综合征,可作为一线药物。一般选择经皮下注射、按体表面积给药。因病例数少,对该治疗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五:手术治疗
  从原则上说,对于局限的、能直接切除缝合的小病灶,完全可以在增生早期即进行外科切除,即使对出生后不久的婴幼儿也是可以考虑的。缝合应做到尽可能精细,这样不仅很可能达到根治,而且对后期的外观影响也很小。对已消退的血管瘤外观不理想的,如残留纤维脂肪血管瘤或皮肤色泽不一伴松弛等,也可选择入学前或更晚经手术改善外观。
  六:激光治疗
  近年来激光已用于治疗各种皮肤血管性疾病,特别是Ultrapulse可调脉宽532 nm波长激光治疗草莓状血管瘤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其原理主要是依赖选择性光热作用。选择性光热作用,是指利用毛细血管内血红蛋白在580nm波长附近存在吸收高峰,而周围组织吸收热量较少的特性,以及脉冲间期散热的原理,实现对血红蛋白较高选择性的热凝固作用,最终导致血管闭塞。 预后 草莓状血管瘤患儿无自觉症状及功能障碍,治疗目的主要是解决外观美容问题。血管瘤能够自然退化,Bowers pratt报告大约为70%血管瘤患儿5岁~7岁完全退化,有些退化可延缓到10岁~12岁,退化的标志是颜色由红色变为灰黄色、变软、表面皮肤松弛并出现皱褶。完全退化的血管瘤可不留痕迹,皮肤接近正常或略显苍白;有些退化的血管瘤有多余的皮肤和柔软纤细的脂肪组织、瘢痕以及扩张的毛细血管。少数血管瘤累及皮肤与肌肉血管可继发感染或出现溃疡,甚至大出血。因此,对婴幼儿血管瘤要积极观察其变化以便确定治疗方法。对于不便手术或术后外观不良的消退期病灶,以及生长较缓慢甚至接近静止的增生期血管瘤,随访是一种较理想的选择。

展开全部
相关推荐
草莓状血管瘤会扩散吗
医生头像
杨丽丽副主任医师
儿科锦州市中医医院三级甲等
草莓状血管瘤会扩散吗?您好,根据您的描述辩证诊断为血管瘤。建议您去医院眼科看一下,详细咨询大夫,根据病情遵医嘱制定一个合理的方案。
草莓状血管瘤是什么样的
医生头像
李堂主任医师
儿科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三级甲等
血管瘤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良性肿瘤,约3/4小儿血管瘤在出生时就已存在,其余的也在1岁内出现,女婴较男婴多见。血管瘤好发于颜面及四肢皮肤,影响美观,还可因外伤、摩擦、搔抓出血,而引起细菌感染。有些血管瘤生长先快、后慢、甚至会自行消失。家长密切观察婴儿血管瘤的生长情况,做好家庭护理,掌握最佳时机进行治疗。
婴儿草莓状血管瘤用什么药比较好
医生头像
文兵医师
儿科苍溪县第三人民医院二级乙等
目前常用的血管瘤治疗方案有手术治疗、微波透热治疗、放射治疗、硬化治疗、冷冻治疗、激素治疗、血管内栓塞等。药物治疗的话就只有激素了,但有的容易反复。
草莓状血管瘤治疗办法
医生头像
朱成浩主治医师
整形美容淮北市人民医院三级甲等
你好,草莓状血管瘤治疗不是一次结束的,目前需要继续激光治疗。
草莓状血管瘤好治吗
医生头像
向红副主任医师
儿科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三级甲等
血管瘤好发于婴儿,且女孩多于男孩。6个月内是血管瘤的快速增长期,一般到1岁左右就进入稳定期进而进入消退期。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很多,应根据肿瘤的类型、部位、深浅及病员的年龄等因素而定。常用的方法有: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冷冻外科、硬化剂注射及激光照射等
草莓状血管瘤
医生头像
吴康敏主任医师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三级甲等
有这个血管瘤的,就可以进行手术治疗,就可以达到治疗的效果就会好起来的,对症的进行检查就可以达到治疗的效果,就会好起来了,一般就可以用一些像,激光手术这些,就可以达到治疗的效果就会好起来的。
草莓状血管瘤如何治疗
医生头像
李堂主任医师
儿科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三级甲等
你好,草莓状血管瘤又称毛细血管瘤或单纯性血管瘤是一种主要由毛细血管和小静脉构成的良性肿瘤。草莓状血管瘤主要是与血管的发育情况有关的。这个一般是需要看一下瘤的位置和深度的可以手术治疗,同时如果没有其他表现,这个是可以不手术的。
什么是草莓状血管瘤
医生头像
向红副主任医师
儿科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三级甲等
你好,草莓状血管瘤:是由增生的毛细血管网构成,多见于婴幼儿,大多数是女性。出生时或出生后早期出现的皮肤红点或小红斑,逐渐增大,红色加深并隆起,高出于正常皮肤。瘤体界限分明,压之可稍褪色,释手后恢复红色。毛细血管瘤大多数为错构瘤,但如果其增大速度比婴儿发育更快,则可能为真性血管瘤,应早发现早治疗目前的
草莓状血管瘤什么是
医生头像
李堂主任医师
儿科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三级甲等
有的时候出生就存在常发生在,出生后,2到3个月内发生,3到6个月左右会逐渐增大,以后逐渐退化的,有些时候,血管瘤伴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