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里发热,是指自觉身体内部有发热的感觉,但体温可能正常。其可能是饮食积滞、阴虚内热、肝郁化火证、气血瘀滞、湿热内阻等原因所致。建议及时就医,遵医嘱处理。
1.饮食积滞:进食过多难以消化的食物,导致脾胃运化失常,食积化热,出现内里发热,还可能伴有腹胀、腹痛、口臭、大便酸臭等症状。建议平时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少吃油腻及不易消化的食物。必要时遵医嘱服用保和丸、枳实导滞丸、大山楂丸等药物,从而起到消食导滞的作用。
2.阴虚内热:体内阴液不足,不能制约阳气,虚热内生,引起内里发热,还可能伴有口干咽燥、手足心热、心烦失眠、盗汗等症状。建议平时避免熬夜,少吃辛辣燥热之物,可适当食用滋阴的食物,如百合、银耳等。必要时遵医嘱服用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六味地黄丸等药物,从而达到滋阴清热的效果。
3.肝郁化火证:情志不舒,肝气郁结,郁而化火,导致内里发热,还可能伴有胸胁胀痛、烦躁易怒、口苦咽干、目赤肿痛等症状。建议平时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压力过大。必要时遵医嘱服用丹栀逍遥丸、龙胆泻肝丸等药物,从而发挥清肝泻火的作用。
4.气血瘀滞:气血运行不畅,瘀阻经络,久则化热,出现内里发热,还可能伴有身体局部刺痛、面色晦暗、唇舌紫暗等症状。建议平时适当运动,促进气血运行,避免长时间久坐久卧。必要时遵医嘱服用血府逐瘀丸、少腹逐瘀丸、复方丹参片等药物,从而起到活血化瘀、清热通络的作用。
5.湿热内阻:外感湿热之邪,或饮食不节,内生湿热,蕴结于体内,导致内里发热,还可能伴有头身困重、口苦口黏、大便黏腻不爽、舌苔黄腻等症状。建议平时居住环境保持干燥通风,饮食清淡。必要时遵医嘱服用龙胆泻肝丸、二妙丸、四妙丸等药物,从而达到清热利湿的目的。
日常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持心情舒畅,减少不良情绪的刺激。饮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