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科普 > 皮肤性病科

浑身起红色疹子

医生头像

周怡 主治医师皮肤性病科

三级甲等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浑身起红色疹子,可能是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过敏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痱子等原因引起的,建议及时就医并遵医嘱治疗。
1.病毒感染:如麻疹、风疹、幼儿急疹等病毒感染性疾病。病毒入侵人体后,在体内大量繁殖,引发机体免疫反应,刺激皮肤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导致皮肤出现红色疹子。麻疹常伴有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疹子按顺序出疹;风疹全身症状相对较轻;幼儿急疹一般先高热,热退疹出。可针对症状治疗,如发热时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退热止痛;利巴韦林颗粒(儿童需慎用),抗病毒;清热解毒口服液,辅助抗病毒,减轻症状,同时注意防护休息,多饮水。
2.细菌感染: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细菌产生的毒素可导致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形成弥漫性充血性针尖大小的丘疹,伴有发热、咽痛等症状,疹间皮肤充血发红,压之褪色,还可有杨梅舌等表现。可静脉滴注青霉素钠(皮试阴性后使用),抗菌消炎;口服头孢克肟颗粒,对链球菌有抗菌活性;阿奇霉素干混悬剂,适用于对青霉素过敏者,同时注意卧床休息,保持口腔清洁。
3.过敏反应:接触到某些过敏原,如食物(海鲜、牛奶、鸡蛋等)、药物(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等)、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机体的免疫系统将这些过敏原识别为外来有害物质,启动免疫应答,释放如组胺等炎症介质,使皮肤血管扩张、渗出增加,从而出现浑身红色疹子,常伴有瘙痒,皮疹形态多样,可为红斑、丘疹、风团等。可口服抗组胺药氯雷他定片,止痒抗过敏;西替利嗪片,有效缓解过敏症状;外用炉甘石洗剂,止痒、收敛,同时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饮食清淡。
4.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机体免疫系统紊乱,产生自身抗体,攻击自身组织和器官,皮肤血管是受累部位之一。免疫复合物沉积在皮肤血管壁,引发炎症反应,出现红色疹子,多分布在面部、颈部、上肢等暴露部位,可呈蝶形红斑,还可能伴有口腔溃疡、关节疼痛、脱发等多系统症状。可口服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片,抑制免疫炎症反应;羟氯喹片,调节免疫,减轻皮肤症状;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片(需在医生密切监测下使用),控制病情发展,同时注意防晒,避免劳累。
5.痱子:在高温闷热环境下,人体大量出汗,汗液不易蒸发,导致汗腺导管堵塞、破裂,汗液外渗到周围组织,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出现红色疹子。多发生在颈部、背部、腋窝、腹股沟等汗腺丰富且不易散热的部位,密集排列,有刺痛或瘙痒感,周围皮肤常发红。应保持环境凉爽通风,减少衣物,可外用痱子粉,吸收汗液,保持皮肤干爽;炉甘石洗剂,止痒、收敛;藿香正气水稀释后局部涂抹(注意避开眼睛、嘴巴等部位),有清热解暑、止痒的功效,同时避免搔抓,防止继发感染。
使用上述药物时务必谨遵医嘱。日常护理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用温水洗澡,避免水温过高;选择宽松、舒适的衣物;避免搔抓,防止皮肤破损继发感染;饮食均衡,多吃蔬菜水果;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若疹子持续不消退、加重或出现其他异常症状,如发热、呼吸困难等,应及时就医。
展开全部内容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任何医疗行为请遵从医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