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很热但感觉很冷,从中医角度看,可能由外感风寒、邪热内郁证、阳气虚衰、气血不足、肝郁化火证等原因所致,若此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对症治疗。
1.外感风寒:风寒之邪侵袭体表,卫阳被遏,体表阳气郁积而发热,但寒邪仍在,所以感觉很冷,伴随症状可有头痛、鼻塞、流涕等。应注意保暖,多饮温水,可遵医嘱服用风寒感冒颗粒、正柴胡饮颗粒、荆防败毒丸等药物来疏风散寒。
2.邪热内郁证:体内有热邪郁积,阳气不能外达,出现体表发热但自觉寒冷,常有烦躁、口渴、便秘等。饮食宜清淡,可遵医嘱服用防风通圣丸、黄连上清丸、牛黄解毒丸等药物来清热泻火。
3.阳气虚衰:阳气虚弱,不能温煦肌表,又有虚阳浮越于外,导致身热但畏寒。多伴有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腰膝酸软等。需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可遵医嘱服用金匮肾气丸、右归丸、附子理中丸等药物来温补阳气。
4.气血不足:气血亏虚,不能濡养周身,卫外不固,出现发热与怕冷并存,往往伴有面色苍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等。可多食用补气血的食物,如红枣、龙眼等,也可遵医嘱服用八珍丸、归脾丸、十全大补丸等药物来补益气血。
5.肝郁化火证:肝气郁结,日久化火,阳气被遏,而有身热怕冷之象,常伴有胸胁胀痛、情绪急躁、口苦咽干等。要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可遵医嘱服用丹栀逍遥丸、龙胆泻肝丸、加味逍遥丸等药物来疏肝清热。
需要注意的是,日常应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寒。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熬夜。适当运动,增强体质。若症状长期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严重不适,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诊断,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