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科普 > 内科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什么

医生头像

王相华 主任医师内科

三级甲等山东省立医院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多种病因导致骨髓造血干细胞或造血微环境损伤性血液病。
大多数情况下,患者属于继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可由病毒感染、辐射、免疫系统异常、化学物质及药物等因素导致。少部分患者可能是基因突变导致的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贫血、出血、感染等。若患者不积极治疗,容易诱发败血症、脑出血等并发症,所以患者发现自身有不适症状后需要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完善血常规、骨髓穿刺、骨髓活检等检查,有利于明确诊断。
确诊后患者需要遵医嘱使用司坦唑醇片、十一酸睾酮注射液等雄激素药物进行治疗,可以通过提高体内红细胞生成素的水平和促进红细胞造血的功能,促进造血。必要时患者还应遵医嘱采用输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方式进行治疗。平时注意保持个人卫生,减少感染风险。
展开全部内容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任何医疗行为请遵从医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