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艾灸后背发凉的原因包括经络不畅、阳虚寒凝、气血瘀滞、卫气不固、艾灸操作因素等。需及时就医,遵循医嘱用药或采取相应措施。
1、经络不畅:艾灸虽有温通之力,但若经络原本存在阻滞,气血运行不畅,艾灸的温热之气难以顺畅抵达后背,就会导致后背发凉。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血府逐瘀丸、通心络胶囊、活血通脉片等药物,以促进经络气血流通,改善后背发凉状况,同时可适当进行一些如八段锦等经络舒展运动。
2、阳虚寒凝:阳气亏虚之人,体内阴寒偏盛,艾灸后虽能补充一定阳气,但短期内难以彻底驱散寒邪,后背仍会感觉凉。对此,患者应该遵医嘱使用金匮肾气丸、理中丸、右归丸等药物,温补肾阳、驱散寒凝,日常也可多泡脚,加入艾叶、干姜等温热性中药,辅助温阳散寒。
3、气血瘀滞:气血运行受阻,不能充分滋养后背,艾灸后可能后背发凉的感觉依然明显。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复方丹参片、三七片、脉络通胶囊等药物,以活血化瘀,改善气血瘀滞状态,饮食上可适当增加山楂、黑木耳等有助于活血化瘀的食物摄入。
4、卫气不固:卫气有温煦肌肤、抵御外邪的作用,卫气不足则后背易凉。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玉屏风颗粒、黄芪精口服液、补中益气丸等药物,增强卫气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同时注意适时增减衣物,避免受风着凉。
5、艾灸操作因素:如艾灸的时间过短、火力不够,未能达到预期的温通效果,也会使后背发凉感持续。此时应调整艾灸方法,延长艾灸时间或增加艾灸频率,选择合适的艾灸器具,确保艾灸的温热作用能充分渗透到后背穴位,但要注意防止烫伤。
艾灸后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恢复。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后背再次受寒。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食用过多生冷食物,以免损伤脾胃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