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判断自己是不是得了慢性肠炎,一般可以通过症状表现、相关检查来诊断,如果出现适应症的患者,建议及时就医做纤维结肠镜检查、大便常规、生化检查等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后采取针对性治疗。
一、症状表现
慢性肠炎多是因为受到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病菌感染,导致肠黏膜受损而引发炎症,肠黏膜可能会有充血、水肿、破损等情况,出现腹痛、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还可能会引起肛门灼热、大便疼痛、便血等不适症状。
二、相关检查
1、纤维结肠镜检查:慢性肠炎多会导致肠黏膜受损,引起肠黏膜红肿热痛,在影像学上也有所表现,红肿代表肠黏膜血管充血肿大,导致肠壁变厚,脂肪间隙变得模糊,周围淋巴结肿大,并有过多的滤液排出。
2、大便常规:如果肠黏膜受损出血,做大便常规时可能会表现为隐血,并可做大便培养,明确致病菌。
3、生化检查:此外,还可以做生化检查,如果是慢性肠炎患者,还可能会表现出低钾、低钠、低蛋白血症等情况发生。
如果被确诊为慢性肠炎,建议患者及时采取治疗,如果是细菌感染,可以遵医嘱使用青霉素V钾片、阿莫西林胶囊等抗生素治疗。还可以遵医嘱使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等抑制胃酸的药物治疗,缓解肠黏膜受损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