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射病是热损伤因素诱发的严重致命性疾病,属于重度中暑,有意识障碍、体温上升、腹泻等护理诊断,可以采取日常护理、使用药物等措施进行干预。
1.意识障碍:身体产热增加、散热障碍等因素可能导致患者患有热射病,患者多有反应迟钝、神志不清等症状,还可能出现昏迷、休克等情况。此时,应通过略微抬高患者头部、使患者偏头并保持侧卧位等方式来为患者开放气道,要及时清理患者呼吸道内分泌物,以免患者在失去意识时出现窒息。
2.体温上升:如果患者长期处于炎热环境下,容易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可能诱发热射病,患者体温通常会超过40℃,在大量出汗后会出现无明显排汗的情况。应及时将患者转移至通风良好的低温环境,可以通过冷水浸浴、冰水擦洗等方式来促进体温下降,患者需要遵医嘱使用丹曲林钠胶囊、盐酸氯丙嗪片等药物,以控制体温。
3.腹泻:高温环境容易导致患者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患者肠道功能、电解质水平等会出现紊乱,多有腹泻、排水样便等症状。患者应及时就诊,要密切关注自身的症状变化,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蒙脱石散、马来酸曲美布汀片、复方黄连素片等药物,以免出现脱水的情况,患者也可以适当吃一些含有钾、钠的食物,如水煮菠菜、山药粥等,以补充体液。
因此,患者应注意防暑,尽量不要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要穿着舒适、透气的衣物,以免引起热射病。如果患者出现了热射病,应及时到医院急诊科就诊,以免核心体温过高导致器官严重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