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力下降引起的皮肤病有带状疱疹、寻常疣、银屑病、湿疹、皮肤念珠菌病等,建议及时就医并遵医嘱治疗。
1.带状疱疹:当免疫力下降时,潜伏在体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被激活。该病毒沿着神经纤维移至皮肤,引发带状疱疹。表现为单侧肢体或身体局部出现成簇的水疱,伴有疼痛,疼痛程度可较为剧烈,水疱多沿神经分布,如肋间神经、三叉神经等区域。
2.寻常疣: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免疫力降低时,皮肤黏膜屏障功能减弱,HPV更容易侵入并在局部增殖,使表皮细胞异常增生,形成表面粗糙、质地坚硬的丘疹,可发生于身体任一部位,大小不等,多无自觉症状,但可因搔抓等导致自体接种传播。
3.银屑病:确切病因不明,但免疫力下降是重要诱发因素之一。免疫系统紊乱,T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异常活化,释放多种炎症因子,刺激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分化不全,导致皮肤出现红斑、鳞屑,边界清楚,可累及头皮、四肢伸侧、躯干等部位,常伴有瘙痒,病情易反复。
4.湿疹:免疫功能失衡,皮肤的屏障功能受损,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增加。多种内外因素如过敏原、微生物感染、物理化学刺激等均可诱发湿疹。表现为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疱、渗出、瘙痒等,皮疹形态多样,可对称分布,且容易慢性化,反复发作。
5.皮肤念珠菌病:免疫力低下时,念珠菌等真菌大量繁殖并侵犯皮肤。好发于皮肤褶皱处,如腹股沟、腋窝、乳房下等,表现为局部皮肤潮红、糜烂、浸渍,有白色鳞屑或膜状物,伴有瘙痒,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者等免疫力低下人群易患。
治疗这些因免疫力下降引起的皮肤病时,应根据具体疾病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如抗病毒药物、免疫调节剂、抗真菌药物等。使用时请谨遵医嘱,不要自行用药,以免延误病情或引起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