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在受到HIV感染后会有一段时间的窗口期,高危行为后2-6周左右,可以检查出是否有HIV感染。若检查为阴性,需要在满3个月后再次进行复查,若结果仍为阴性,则可以排除HIV感染。如果为阳性,则需在医生指导下再次进行复查以确认HIV感染。
根据我国有关艾滋病的诊疗标准和指南,将艾滋病分为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急性期通常发生在初次感染HIV的2-4周左右,部分感染者会出现HIV病毒血症和免疫系统急性损伤所产生的临床症状。主要以发热最为常见,可伴有全身不适、头痛、盗汗、恶心、呕吐、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随着病情发展,患者会从急性期进入无症状期。此期持续时间一般为6-8年,其时间长短与感染病毒的数量、病毒型别、感染途径、机体免疫状况的个体差异、营养、卫生条件及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此期由于HIV在感染者体内不断复制,免疫系统受损,CD4+淋巴细胞计数逐渐下降,此期具有传染性。
随着病情的发展进入感染HIV后的最终阶段,即艾滋病期。患者CD4+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下降,HIV血浆病毒载量明显升高。此期主要的临床表现为HIV相关症状、各种机会性感染及肿瘤。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患者有高危行为,应该及时到医院的感染科就诊,通过免疫学检查、病毒及特异性抗原或抗体检测等方式明确诊断,需要每月检查1次,连续检查3-6个月左右。
在确定有HIV感染后,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依非韦伦片、拉米夫定口服溶液等药物进行治疗。平时应该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了解自己的性伴侣,并使用安全套,避免共用针头或其他注射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