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猫后身上长红色疹子、痒的原因包括猫毛过敏、跳蚤叮咬、真菌感染、细菌感染、心理因素引发的瘙痒性皮疹。建议及时就医,根据原因遵医嘱治疗。
1、猫毛过敏:部分人群本身属于过敏体质,对猫的毛发、皮屑等存在过敏反应,当接触猫后,免疫系统会将这些视为外来的过敏原,启动免疫应答,释放如组胺等化学物质,使得皮肤出现炎症反应,表现为长红色疹子,伴有瘙痒,还可能出现打喷嚏、流涕等呼吸道症状。要尽量减少与猫的直接接触,保持室内清洁,经常打扫、擦拭灰尘,可使用空气净化器等。症状明显时,可外用地塞米松乳膏、氢化可的松乳膏、炉甘石洗剂等药物,减轻炎症、止痒,必要时口服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马来酸氯苯那敏片等抗组胺药物,控制过敏症状。
2、跳蚤叮咬:猫身上如果有跳蚤,跳蚤会跳到人身上进行叮咬,其在吸血的同时会向人体注入唾液等物质,人体对这些外来物质产生免疫反应,导致皮肤局部出现红色丘疹、瘙痒,疹子常呈散在分布,瘙痒感较为强烈,搔抓后可能导致皮肤破损。要给猫做好驱虫工作,使用宠物专用的驱虫药,如福来恩滴剂、大宠爱滴剂、拜宠爽滴剂等。对于身上的疹子,可外用丹皮酚软膏、复方樟脑乳膏、卤米松乳膏等药物,缓解瘙痒、减轻炎症,避免搔抓以防感染。
3、真菌感染:猫身上可能携带真菌,如犬小孢子菌等,人在接触猫后,真菌容易传播到人体皮肤上,在皮肤表面生长繁殖,破坏皮肤正常结构,引发炎症,出现边界清晰或不太清晰的红色疹子,表面可能有鳞屑,瘙痒明显,还容易向周围扩散。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与猫过于亲密接触,可外用硝酸咪康唑乳膏、盐酸特比萘芬乳膏、联苯苄唑乳膏等抗真菌药物,按疗程规律涂抹,抑制真菌生长,促进皮肤恢复,同时对猫也要进行相应的抗真菌治疗。
4、细菌感染:猫身上的细菌可能沾染到人身上,或者人因搔抓被猫抓伤、咬伤的部位,致使皮肤破损,细菌趁机侵入引发感染,出现局部的红色疹子,伴有疼痛、瘙痒,严重时可能化脓。需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等抗菌药物,抑制细菌生长,若症状严重需及时就医诊治。
5、心理因素引发的瘙痒性皮疹:养猫后可能因担心猫的健康、对猫的照顾等产生心理压力、焦虑情绪,进而引发皮肤神经功能紊乱,出现瘙痒、红色疹子等表现,但这种情况一般皮疹形态多样且无特异性。要调整心态,放松心情,通过听音乐、运动等方式缓解压力,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医生帮助,皮疹可外用止痒的炉甘石洗剂等药物缓解不适。
养猫后身上出现这种情况,不要自行盲目用药,应先就医明确病因,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要注意做好个人卫生以及猫的清洁护理工作,防止再次出现类似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