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科普 > 儿科

婴儿哭闹原因

医生头像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儿科学

三级甲等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婴儿哭闹可能与饥饿、维生素D缺失、消化不良、食物不耐受、疾病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查明具体原因后治疗。
1、饥饿:婴儿饥饿后哭闹是每个家长极为常见的情况,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也是提示家长需要喂养的信号。当婴儿吃饱后,哭闹即可停止,不用担心。
2、维生素D缺失:婴儿如果缺乏维生素D,可能会导致钙的吸收减少,出现低钙的情况,低钙的婴儿神经兴奋性会增高,会经常出现哭闹、多汗、睡眠障碍、枕秃等问题。此时家长需遵医嘱及时给婴儿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例如维生素AD滴剂、维生素D2软胶囊、碳酸钙D3片等,补充婴儿缺失的营养元素,可改善哭闹问题。
3、消化不良:婴儿脾胃发育缓慢,若饮食不当,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胀、肠绞痛等问题,引起婴儿哭闹。家长需要给予婴儿安抚,可以做抚触、排气操、腹部按摩等,有助于缓解婴儿消化不良的情况。
4、食物不耐受:婴儿出现哭闹有可能和食物不耐受有关系,如乳糖不耐受、母乳过敏等。建议家长寻求医生的帮助,若对奶粉乳糖不耐受,可选用零乳糖奶粉,若对母乳过敏,可选用奶粉喂养。
5、疾病:如果有呼吸道感染、中耳炎、鼻炎都会引起婴儿出现不适症状,诱发哭闹的问题。建议家长带婴儿及时就医,查明具体原因后再针对性治疗,如果是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可遵医嘱给婴儿服用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四季抗病毒合剂等药物,可减轻婴儿不适,改善哭闹问题。
需注意的是,婴儿的免疫系统尚不完全、神经发育不完善,经常会出现哭闹的情况,此时家长要明确具体的原因,不可擅自给婴儿用药。
展开全部内容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任何医疗行为请遵从医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