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一般指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指慢性乙肝病毒检测为阳性,病程超过半年或发病日期不明确而临床有慢性肝炎表现的现象,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畏食、恶心、腹胀等不适症状。通常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有母婴垂直传播、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等,通常用餐不会传播。
一、传播途径
1、母婴垂直传播:母婴垂直传播指在围生期病原体通过胎盘、产道或哺乳由亲代传播给传给子代的方式,如果母体携带有乙型肝炎病毒,则可能会感染胎儿。其次女性的母乳也可能会携带该病毒,进而可能会导致婴儿感染。
2、血液传播:血液传播是指经血液或血液制品的方式进行传播,如果患者的伤口接触导致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液,或是使用病毒感染的器材和针具,都可能会出现感染的情况。
3、性接触传播:性接触传播是指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通过性交等性接触方式,在不同个体之间传播,如果与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患者同房,则可能会出现感染的情况;如果两者皆感染该病毒,则可能会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
二、用餐不会传播
乙肝并不是通过消化道传染性的疾病,也不能够通过直接接触传播,而且感染该病症的患者唾液中的病毒较少,通常不会引起感染的情况。而且握手、拥抱、同住一寝室等也不会引起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建议患者及时前往医院就诊,通过血清学检查、乙肝病毒基因扩增检测等方式了解病症情况。可以按医嘱服用恩替卡韦分散片、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等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