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认为,脑瘫是先天性的疾病,事实上并非如此。脑瘫又称脑性瘫痪,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综合征,多因婴幼儿发育过程中脑部受到损伤所致。因此,脑瘫按照时间划分,可分为先天性脑瘫和后天性脑瘫。也许你会疑惑,它俩不都是脑瘫吗?有什么区别?
先天性脑瘫是指胎儿在孕妇体内生长发育期间,孕妇受到内、外因素的刺激,发生了妊娠感染或其他高危病症,对胎儿正在发育的脑部造成了损害,导致胎儿脑部发育不完全、不成熟,产生不可逆的损伤。因此,胎儿在出生时就能检测出脑部异常,患有脑瘫。后天性脑瘫是指婴儿出生后,由于患上某种疾病,如新生儿颅内出血、败血症、出血症等,引起的脑部病毒感染,造成婴儿脑部受到损伤,后天形成的脑瘫。同样是脑瘫,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患病因素和时间前后的差异。
前段时间一位孕妇产下了一名先天性脑瘫患儿,患儿出生时感知不强,眼神呆滞,经诊断发现脑裂,后确诊为先天性脑瘫,原因可能有患儿母亲孕期保持吸烟、酗酒的不良习惯。先天性脑瘫多是因为孕妇在孕期时的不健康生活习惯所致,如果孕妇不注重孕期护理,仍保持着吸烟、酗酒、熬夜等不良行为习惯,或孕期有不洁性生活、不注意外阴卫生等情况,这些都有可能会使孕妇发生妊娠期病菌感染,从而导致胎儿颅内感染、出现脑损伤,加重腹中胎儿的脑瘫风险。
前段时间有位患儿因半夜发烧入院,由于患儿年纪较小,身体脆弱,而发烧时间过长,导致大脑出现不可逆损伤,后确诊为后天性脑瘫。后天性脑瘫多是出生后的胎儿脑损伤所致。如果出生后的婴儿意外遭受脑部撞击,出现颅内出血、颅外创伤等,都可能会导致脑部出现不可逆的损伤,导致脑瘫。
同时,由于出生后的婴儿免疫系统不够成熟、免疫力不足,病菌容易进入血液导致败血症感染,可能会使婴儿脑部遭受病菌感染,出现新生儿脑部损伤并诱发脑瘫。
虽然脑瘫有先天性和后天性的区别,但是其治疗方式都是大同小异的。如今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无论是针对于先天性脑瘫还是后天性脑瘫,我们都建议遵循尽早发现尽早治疗的原则,更有利于患儿的康复。先天性脑瘫和后天性脑瘫都可以通过物理神经手术、物理康复训练、心理引导等治疗方式,使患儿的脑瘫症状得到一定的改善。
但是,对于脑瘫,我们更愿意从源头上减少诱因,建议准父母遵医嘱在孕期按时产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做适量的运动,生产时选择安全的生产方式,孕后合理喂养、做好疾病筛查,以此来预防婴儿脑瘫或尽早排查到婴儿的异常症状,做到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