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考虑与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多发性骨折、大面积烧伤、子宫破裂等因素相关,通常需要针对不同原因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1、细菌感染:如果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细菌侵入患者体内,并大量繁殖,容易对机体产生较强的刺激,可能引起严重感染,可能使患者体内凝血机制被弥散性激活,同时引起全身性出血倾向,造成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导致患者有异常出血的表现。若属于该情况,患者应及时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注射用青霉素钠等药物进行治疗,以抑制、杀灭细菌活性。
2、病毒感染:如果患者不慎感染了麻疹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等病毒,此类病毒可能不停在患者体内复制,并释放大量毒素,导致机体状态受到严重影响,可能使凝血机制弥散性激活和全身性出血倾向同时存在。患者应及时遵医嘱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利巴韦林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治疗,以抑制体内病毒的复制。
3、多发性骨折: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因素可能造成多发性骨折,容易影响机体状态,不仅可能弥散性激活凝血机制,还可能出现全身性出血倾向,使患者身上出现瘀斑、瘀点。建议患者及时接受手术治疗,对骨折断端进行复位与内固定,以免局部出现骨不连、畸形愈合等情况。
4、大面积烧伤:高温液体、高温气体等物质可能造成大面积烧伤,可使患者身上出现大范围皮损,患处常有红肿、灼热、疼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皮肤失去弹性,还可能使凝血机制受到弥散性激活,同时可伴有全身性出血倾向,可能造成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此时通常需要尽快建立静脉通道进行补液,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等药物来预防感染,通常还需要进行植皮手术。
5、子宫破裂:难产、子宫畸形等因素可能引起子宫破裂,常有大出血的情况,可能伴有高凝状态,可能使患者血液的凝血机制出现弥散性激活的情况,与此同时患者还可能有全身性的出血倾向。在出现该情况后,需要及时施行外科手术,对子宫裂口进行缝合,或直接切除子宫。
在治疗时,患者通常还需要补充血浆容量,还可以遵医嘱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人纤维蛋白原等药物,前者一般能够抑制广泛性微血栓形成,后者通常可促进凝血,以纠正弥散性血管内凝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