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采用比色法,胆碱酯酶高出正常值310U/L;如果采用酶法,胆碱酯酶高出正常值32000U/L或11500U/L是比较危险的。
胆碱酯酶是一类糖蛋白,以多种同工酶形式存在于体内,一般可分为真性胆碱酯酶和假性胆碱酯酶。真性胆碱酯酶主要存在于胆碱能神经末梢突触间隙,特别是运动神经终板突触后膜的皱褶中聚集较多,也存在于胆碱能神经元内和红细胞中。假性胆碱酯酶广泛存在于神经胶质细胞、血浆、肝、肾、肠中。
如果使用比色法,胆碱酯酶的正常范围为130U/L~310U/L,若使用酶法,儿童和成人男性、女性(40岁以上)的胆碱酯酶的正常范围是5410U/L~32000U/L,女性(16~39岁)胆碱酯酶的正常范围是4300U/L~11500U/L,所以当胆碱酯酶的值高出上述正常范围的上限值通常是比较危险的。
在临床中,测定胆碱酯酶活性是协助诊断有机磷中毒和评估肝实质细胞损害的重要手段,如脂肪肝患者胆碱酯酶明显升高,并且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增高还可见于肥胖、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急性病毒性肝炎、肝外胆道梗阻性黄疸等情况,也可见于精神分裂症、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等。
如果测定胆碱酯酶升高,需要及时明确具体原因,然后展开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