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科普 > 中医科

口干舌燥怎么艾灸去火

医生头像

余晓阳 主任医师中医学

三级甲等重庆市中医院

口干舌燥一般可以艾灸少商穴、太溪穴、合谷穴、大椎穴、足三里穴等部位去火,建议遵医嘱进行干预。
1、少商穴:位于大拇指甲根的边缘大约两毫米的位置,具有清热、利咽和通利鼻窍的功效,适用于改善咽喉肿痛、发热和鼻出血等症状,还能有效改善口干舌燥的状况。
2、太溪穴:位于足踝,在内踝尖和跟腱之间的凹处。通过艾灸这个穴位,可以产生清热、祛风、滋阴和补肾的作用,有助于缓解因阴虚内热引起的口干、舌燥和盗汗等症状。
3、合谷穴:位于虎口位置,不仅有助于镇定和止痛,还能通经活络,能够有效缓解牙痛和头痛等不适症状,同时也有助于改善口腔干燥和舌头干燥的状况。
4、大椎穴:位于颈部,通常能够宣通经脉,使气血运行通畅,从而起到通调全身阴阳的功能。当人体出现上火症状时,艾灸该穴有助于减轻由上火导致的头痛、眼睛发红和口干等不适症状。
5、足三里穴:位置在腿部,出现上火症状时,可艾灸该部位,有助于调整身体状态,改善口苦、口干和便秘等症状。
在干预过程中,切忌盲目采用偏方,以免对身体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
展开全部内容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任何医疗行为请遵从医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