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部一处特别痒,发黑可能是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皮肤淀粉样变、花斑癣、炎症后色素沉着等因素所致。建议患者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日常护理、药物治疗的方式进行处理。
1、神经性皮炎:神经性皮炎多因精神紧张、搔抓刺激等诱发。患者背部局部皮肤会先出现瘙痒,反复搔抓后皮肤逐渐增厚、苔藓样变,颜色可加深发黑,还可能伴有脱屑。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外用卤米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丙酸氟替卡松乳膏等药物。
2、慢性湿疹:慢性湿疹常由急性、亚急性湿疹迁延而来。由于长期炎症刺激,背部皮肤出现暗红色斑块,伴有明显瘙痒,皮肤粗糙、肥厚,色素沉着导致颜色发黑,还可能有鳞屑、结痂等表现。患者可遵医嘱服用盐酸依匹斯汀胶囊、咪唑斯汀缓释片、地氯雷他定片等药物。
3、皮肤淀粉样变:皮肤淀粉样变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代谢紊乱等有关。背部会出现密集的小丘疹,呈半球形,质地较硬,颜色多为褐色或棕色,瘙痒剧烈,搔抓后可融合成片,皮肤变黑。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维A酸乳膏、水杨酸软膏、卡泊三醇软膏等药物进行治疗,瘙痒严重时可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糖浆等。
4、花斑癣:花斑癣是由马拉色菌感染引起。真菌在背部皮肤繁殖,早期可出现淡褐色、淡红色斑疹,逐渐扩大融合,表面有细小鳞屑,伴有轻度瘙痒,炎症后可留下色素沉着,使局部皮肤发黑。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外用联苯苄唑乳膏、硝酸咪康唑乳膏、盐酸特比萘芬喷雾剂等抗真菌药物,病情严重时可口服伊曲康唑胶囊等。
5、炎症后色素沉着:若背部曾患有毛囊炎、疖肿等皮肤炎症,在炎症消退后,局部皮肤可能会出现色素沉着,颜色变黑,同时因皮肤在修复过程中,可能会有轻微瘙痒感。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可自行逐渐消退,也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外用氢醌乳膏、壬二酸乳膏等药物促进色素减退。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背部皮肤清洁,选择宽松、透气的衣物,减少对皮肤的摩擦。避免过度搔抓背部皮肤,防止皮肤破损继发感染或加重色素沉着。饮食上,尽量少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光敏性食物,如芒果、芹菜等,多吃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的食物,如橙子、猕猴桃、坚果等,有助于皮肤的修复和色素的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