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癌出血和月经出血的区别包括出血规律、出血量、出血颜色、伴随症状、出血时间等,若出现异常出血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用药。
1、出血规律:月经出血具有一定的周期性,通常间隔21-35天,出血时间持续3-7天。而子宫癌出血多无规律可循,可在非经期出现阴道流血,如绝经后妇女出现阴道出血,或者月经周期紊乱,月经间期也有出血现象。
2、出血量:月经出血量一般在20-60毫升,前几天量相对较多,后逐渐减少。子宫癌出血早期可能出血量较少,表现为血性白带或少量阴道流血,随着病情进展,出血量可增多,有时会出现大量出血,甚至导致贫血。
3、出血颜色:月经血一般呈暗红色,是因为除了血液外还含有子宫内膜碎片、宫颈黏液及脱落的阴道上皮细胞等。子宫癌出血颜色可较鲜艳,尤其是在早期,若伴有感染时,出血可能会呈现出暗红色伴有异味。
4、伴随症状:月经期间可能会有轻微的下腹坠胀、腰酸等不适,一般不影响正常生活。子宫癌患者除了阴道出血外,还常伴有阴道排液,可为白色或血性,稀薄如水样或米泔状,有腥臭味;晚期可出现下腹疼痛、腰骶部疼痛,若癌肿侵犯周围组织或器官,还会有相应的压迫症状,如尿频、尿急、便秘等。
5、出血时间:月经出血在经期内,时间相对固定。子宫癌出血可在任何时间发生,如性交后、妇科检查后出现接触性出血,或者持续性少量出血,淋漓不尽。
一旦发现阴道出血异常,不要自行判断是月经还是其他疾病,应及时就医,进行妇科检查、超声检查、宫颈细胞学检查及病理活检等,以明确出血原因。在日常生活中,要定期进行妇科体检,尤其是有家族病史或高危因素的女性,以便早期发现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