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来月经就犯尿道炎的原因包括生理结构特殊、局部抵抗力下降、卫生用品使用不当、膀胱功能受影响、同房因素等,建议及时就医并遵医嘱治疗。
1.生理结构特殊:女性尿道短且直,长度仅3-5厘米,相较于男性尿道(约18厘米),抵御外界病菌入侵能力天然较弱。经期时,经血持续流出,会沾染尿道口,经血富含营养物质,为尿道口及周边细菌滋生繁衍提供温床,细菌易沿尿道上行,突破尿道黏膜屏障,引发尿道炎,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典型症状。
2.局部抵抗力下降:月经期间,女性体内激素水平波动剧烈,雌激素水平相对降低,阴道、尿道黏膜上皮细胞糖原合成减少,乳酸杆菌等有益菌生长受限,无法有效维持酸性环境。酸性环境的防线削弱后,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致病菌趁虚而入,大量繁殖于尿道,侵袭尿道黏膜,导致炎症发生,尤其在身体疲劳、免疫力欠佳经期更易中招。
3.卫生用品使用不当:卫生巾若更换不及时,长时间与外阴、尿道口接触,闷热潮湿环境助长细菌滋生。部分女性为求方便,选用吸收性差、透气性不佳产品,局部皮肤、黏膜长时间处于捂闷状态,不仅滋生细菌,还会因摩擦等物理刺激,损伤尿道口黏膜,破坏局部防御机制,让细菌有机可乘,诱发尿道炎。
4.膀胱功能受影响:经期子宫充血、收缩,位置变化会对膀胱产生压迫,膀胱容量减少、敏感度增加,频繁产生尿意。过度频繁排尿,膀胱黏膜反复舒张、收缩,防御屏障易受损,尿道与膀胱相连,细菌易从尿道逆行而上,侵入膀胱并累及尿道,协同引发泌尿系统炎症,加重尿频、尿急痛苦。
5.同房因素:若经期前后有同房,男性生殖器官携带细菌易带入女性尿道,恰逢经期女性自身防御薄弱,细菌快速繁殖,即便同房时注意清洁,也难完全避免风险,为尿道炎埋下隐患,尤其不洁性行为更会大幅升高患病概率。
一旦经期患尿道炎,务必遵医嘱用药,按疗程服用抗生素(如呋喃妥因等,依药敏选择),配合清热通淋中成药辅助。日常护理要做到勤换卫生巾,每2-4小时更换;用温水从前向后清洗外阴,保持清洁;多喝水、多排尿,冲刷尿道细菌;经期避免同房;平时加强锻炼,提升免疫力,定期复查尿常规确保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