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前壁膨出和子宫脱垂的区别包括解剖结构受累不同、发病原因侧重差异、症状特点、临床分度不同、治疗策略差异等,建议及时就医并遵医嘱治疗。
1.解剖结构受累不同:阴道前壁膨出主要是阴道前壁及其支持结构,像耻骨宫颈筋膜、膀胱宫颈韧带等松弛或断裂,致膀胱、尿道膨出,常表现为排尿异常,如尿频、尿急、排尿困难或压力性尿失禁,膨出部位多在阴道口或稍上方,阴道前壁黏膜呈半球形隆起,触之柔软,可伴有尿道下移;子宫脱垂则是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阴道口,累及子宫主韧带、骶韧带及盆底肌肉筋膜等整体盆底支撑体系,阴道口可见宫颈或宫体,重者宫颈长期摩擦破溃、出血、感染。
2.发病原因侧重差异:阴道前壁膨出多因分娩损伤,胎儿过大、急产、产钳助产使阴道前壁筋膜、韧带过度伸展撕裂;长期腹压增加如慢性咳嗽、便秘、肥胖致盆底压力持续升高,也是诱因,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降低,筋膜韧带萎缩退变加速膨出发展。子宫脱垂除分娩创伤关键因素外,衰老致盆底肌松弛、筋膜薄弱是主因,多次妊娠分娩、产后过早重体力劳动叠加影响,先天性盆底发育不良、子宫切除术后盆底结构失衡也易发病,二者虽病因有重叠,但子宫脱垂更关联整体盆底衰老及妊娠损伤累积。
3.症状特点:阴道前壁膨出突出症状围绕下尿路,除前述排尿问题,部分有性交不适,感觉阴道内异物感,影响同房质量,膨出严重时膀胱排空不全致残余尿增多,易引发尿路感染,尿痛、发热;子宫脱垂轻症仅觉下腹坠胀、腰酸,久站久行加重,随脱垂进展,脱出物摩擦产生分泌物增多、异味,走路不便,脱出宫颈黏膜溃疡、出血,还可能因子宫位置改变牵拉直肠,出现排便困难、便秘,影响范围更广。
4.临床分度不同:阴道前壁膨出按膨出程度分轻、中、重三度,轻度膨出阴道前壁距处女膜缘<4cm,中度膨出达处女膜缘,重度超处女膜缘甚至全部膨出阴道口;子宫脱垂我国常用POP-Q分期,Ⅰ度轻型宫颈外口距处女膜缘<4cm,重型达处女膜缘;Ⅱ度轻型宫颈脱出阴道口,宫体仍在阴道内,重型部分宫体脱出;Ⅲ度宫颈与宫体全部脱出阴道口,精确分度助评估病情、选治疗方案。
5.治疗策略差异:阴道前壁膨出轻度可保守,盆底肌锻炼如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力量,辅助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促进肌肉收缩恢复,配合补中益气中药,像补中益气丸提升盆底张力;重度多需手术,阴道前壁修补加固支持结构。子宫脱垂轻度同样保守,重度脱垂手术复杂,依年龄、生育需求选阴式子宫切除、曼氏手术或盆底重建术,辅以雌激素软膏外用改善局部萎缩,治疗依病情个体差异定制。
阴道前壁膨出与子宫脱垂需专业诊断,依医嘱治疗,日常避免腹压增加,保持外阴清洁,盆底肌锻炼维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