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科普 > 内科

乙醇能使人昏迷嘛

医生头像

刘正新 主任医师内科

三级甲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乙醇一般能使人昏迷,但是需要的浓度比较高。
乙醇可使蛋白质凝固变性、溶于脂肪、干扰细胞膜代谢、破坏酶,使细菌细胞膜破裂,细胞质、氨基酸与核酸等成分析出,具有抑菌或杀菌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乙醇具有脂溶性,如果短时间内摄入大量乙醇,导致体内的乙醇浓度过高,就可能会导致乙醇迅速透过大脑神经细胞膜,作用于小脑引起共济失调,抑制延髓中枢引起呼吸或循环衰竭,引起身体的中毒反应,从而达到使人昏迷的作用,同时还可能会出现心跳加快、面色潮红等症状。
乙醇引起的中毒反应会影响人体的健康,平时摄入乙醇时,要控制好量,避免体内的乙醇浓度过高。如果患者因为摄入乙醇出现中毒的情况,患者需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在明确病因后,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对症治疗,以免延误病情的治疗。
在摄入大量乙醇后患者要保持清淡饮食,可以适量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比如香蕉、柑橘、草莓等,多喝水,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加快乙醇排出体外的速度,有助于身体的恢复。
展开全部内容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任何医疗行为请遵从医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