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科普 > 妇产科

孕晚期D-二聚体高

医生头像

刘泽群 主治医师妇产科学

三级甲等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孕晚期D-二聚体高的原因包括生理性血液高凝状态、妊娠期高血压、胎盘早剥、血栓性疾病、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若出现此情况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用药。
1、生理性血液高凝状态:孕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变化,会使血液处于相对高凝状态,以减少分娩时出血风险,孕晚期这种高凝状态更明显,可导致D-二聚体升高,一般为孕期正常生理反应,通常无需特殊药物治疗,但需密切监测。
2、妊娠期高血压:孕妇患有妊娠期高血压时,全身小动脉痉挛,血管内皮损伤,会激活凝血系统,从而使D-二聚体升高,同时可能伴有血压升高、蛋白尿等症状。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降压等综合治疗。
3、胎盘早剥: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会引起子宫内出血,激活凝血系统,导致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常伴有腹痛、阴道流血等症状。确诊后需及时终止妊娠。
4、血栓性疾病:如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由于血栓形成过程中纤维蛋白溶解增加,会使D-二聚体升高,孕妇可能出现下肢肿胀、疼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等。
5、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若孕妇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抗磷脂综合征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抗体可影响凝血系统,导致D-二聚体升高,可能还伴有皮疹、关节痛等症状。需根据具体疾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糖皮质激素。
孕晚期发现D-二聚体高,不要自行用药或忽视不管。应及时到医院妇产科及相关科室就诊,进行全面检查,如血压监测、超声检查胎盘情况、血管超声检查等,以明确病因。
展开全部内容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任何医疗行为请遵从医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