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科普 > 皮肤性病科

下巴侧面有肿块

医生头像

周怡 主治医师皮肤性病科

三级甲等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下巴侧面有肿块的原因包括淋巴结肿大、皮脂腺囊肿、脂肪瘤、颌下腺炎、纤维瘤。建议及时就医,根据原因遵医嘱治疗。
1、淋巴结肿大:口腔、咽喉等部位如果出现感染,比如牙龈炎、咽喉炎等,炎症因子会随着淋巴循环引流至下巴侧面的淋巴结,导致淋巴结反应性增生、肿大,常伴有疼痛、压痛,有的还可能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要积极治疗原发的感染病灶,像牙龈炎可口服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洛胶囊、罗红霉素胶囊等抗生素控制感染,待炎症消退后,淋巴结肿大情况一般也会随之缓解,同时可适当多喝水,多休息,促进身体恢复。
2、皮脂腺囊肿:下巴侧面的皮脂腺导管如果被堵塞,皮脂腺分泌的皮脂无法正常排出,就会积聚在腺体内,形成囊肿样的肿块,肿块表面光滑,中等硬度,多无明显疼痛,若合并感染则会出现红肿、疼痛加剧等情况。平时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挤压囊肿,若想去除,可选择手术切除,完整摘除囊肿及囊壁,防止复发,术后可口服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呋辛酯片、甲硝唑片等预防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3、脂肪瘤:是由脂肪组织异常增生积聚形成的良性肿瘤,可能与遗传、脂肪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多表现为质地柔软、边界清楚、呈分叶状的肿块,生长缓慢,一般无症状,通常是在无意间发现。较小的脂肪瘤可暂不处理,定期观察其大小、形态变化即可;若瘤体较大影响美观或有压迫症状等,可手术切除,术后注意保持切口清洁,可口服头孢克洛胶囊、阿奇霉素片、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预防感染,让伤口顺利恢复。
4、颌下腺炎:多因涎石堵塞颌下腺导管,导致唾液排出不畅,继发细菌感染,引起颌下腺炎症,出现下巴侧面肿块,还伴有腺体肿大、疼痛,尤其在进食时疼痛可能加重,唾液分泌也会减少。可先尝试保守治疗,口服头孢拉定胶囊、青霉素V钾片、克林霉素胶囊等抗生素控制感染,同时多喝水,促进唾液分泌,若有涎石,可能还需手术取出,缓解症状。
5、纤维瘤:是来源于纤维结缔组织的良性肿瘤,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创伤、内分泌等因素有关,常表现为质地较硬、边界清楚、活动度较好的肿块,一般生长缓慢,大多没有明显不适症状。若纤维瘤较小且无症状,可定期复查观察;若有增大趋势或影响美观等,可通过手术切除,术后按医嘱做好护理,口服头孢克肟胶囊、克拉霉素片、替硝唑片等预防感染,保证切口正常愈合。
下巴侧面出现肿块后,不要自行盲目挤压、揉搓或使用未经证实的偏方处理,以免加重病情或引发感染等不良后果,应及时就医,通过医生的详细检查,如体格检查、超声检查等明确诊断,再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展开全部内容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任何医疗行为请遵从医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