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趾长痘可能是摩擦、汗疱疹、足癣、跖疣、接触性皮炎等原因引起的,建议及时就医并遵医嘱治疗。
1.摩擦:鞋子不合脚、长时间行走或运动,脚趾受到反复摩擦,使表皮与真皮分离,形成水疱,看起来像痘。治疗要减少摩擦,更换合适的鞋子。水疱较小可等待自行吸收,若较大可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抽出疱液,外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促进愈合、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防止感染。
2.汗疱疹: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过敏、皮肤癣菌感染、精神因素等有关。在脚趾上表现为深在性小水疱,呈群集分布,有瘙痒或烧灼感。水疱干涸后形成脱皮,类似痘痕。可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有抗炎、抗过敏作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减轻炎症反应;卤米松乳膏,抗炎、止痒效果较好。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情绪稳定。
3.足癣:真菌感染引起,皮肤癣菌喜欢在潮湿温热的环境生长,如脚趾间。真菌侵犯皮肤角质层,引起炎症反应,导致脚趾出现水疱、丘疹(类似痘)。治疗可外用抗真菌药物,如硝酸咪康唑乳膏,能抑制真菌细胞膜合成;盐酸特比萘芬乳膏,干扰真菌麦角固醇合成;联苯苄唑乳膏,对皮肤癣菌有杀菌作用。同时要保持脚部干燥。
4.跖疣: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通过皮肤微小破损处进入表皮细胞内复制、增殖,导致局部角质增厚,形成丘疹,表面粗糙,常多发于足底、脚趾。可外用维A酸乳膏,调节表皮细胞增殖和分化;氟尿嘧啶软膏,抑制病毒复制;咪喹莫特乳膏,诱导局部产生干扰素抗病毒。避免搔抓,防止自身接种。
5.接触性皮炎:接触某些物质如刺激性化学物质、新袜子材质等,引起皮肤过敏反应。在脚趾处可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等。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有止痒、散热作用;氧化锌软膏,有收敛、保护皮肤作用;口服氯雷他定片,抗过敏。避免再次接触致敏物质。
使用上述药物时,请谨遵医嘱。日常护理要注意保持脚部清洁、干燥,穿透气性好的鞋子和袜子,勤换鞋袜,避免与他人共用拖鞋等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