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通常是心理障碍的高发群体。
心理障碍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情况,考虑与家族遗传、负面事件刺激等因素有关,一般包括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等疾病。
大学生通常属于心理障碍的高发群体,因为大学生可能面临升学、就业等问题,容易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可能影响心理状态。此外,部分大学生离家较远,可能缺少归属感,还可能产生较强的不安全感,可能对心理状态产生较为明显的负面影响。
因此,大学生及其老师、家长应对心理障碍建立正确的认知。在日常生活中,大学生可以广泛地培养兴趣爱好,如登山、绘画、骑行等,通常有助于转移注意力。大学生也可以多和家人、朋友沟通,一般有益于排解不良情绪,有利于调整心理状态。
如果已经明确存在心理障碍,大学生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系统治疗,例如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丁螺环酮片、盐酸文拉法辛片等药物来抗焦虑,遵医嘱使用盐酸帕罗西汀片、氢溴酸西酞普兰胶囊、盐酸舍曲林片等药物进行抗抑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