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块状分泌物,可能是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滴虫性阴道炎、慢性宫颈炎、子宫内膜炎、阴道异物残留等原因引起的,建议及时就医并遵医嘱治疗。
1.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在阴道内环境改变,如长期使用抗生素、血糖升高或处于妊娠期等情况下,念珠菌大量繁殖。其菌丝和孢子相互交织,与阴道分泌物混合,形成黄色块状分泌物,常伴有外阴瘙痒、灼痛,严重时坐立不安,这是因为念珠菌破坏阴道上皮细胞,引发炎症反应,刺激神经末梢。可外用克霉唑栓,抑制念珠菌生长;硝酸咪康唑栓,直接作用于病原体;口服氟康唑片,全身抗真菌治疗,但要注意其副作用,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同时治疗期间避免同房,性伴侣如有症状需一同治疗。
2.滴虫性阴道炎:因阴道毛滴虫感染引起,多通过性接触传播。滴虫在阴道内寄生并大量繁殖,消耗糖原,破坏阴道酸性环境,使阴道分泌物增多且性状改变,呈现黄色泡沫状或块状,常伴有外阴瘙痒、尿频、尿急等症状,是由于滴虫的活动及其代谢产物刺激阴道及尿道黏膜。可口服甲硝唑片,高效杀灭滴虫;替硝唑片,与甲硝唑类似且副作用相对较小;阴道局部使用甲硝唑栓,针对性治疗,性伴侣需同时治疗,治疗期间禁止同房,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
3.慢性宫颈炎:多因急性宫颈炎未彻底治疗或病原体持续感染所致。宫颈长期处于炎症状态,宫颈黏膜及腺体分泌增多,分泌物变得黏稠,可呈黄色块状,常伴有白带异味、性交出血等症状,这是由于宫颈组织在慢性炎症刺激下,细胞变性、坏死,分泌物成分改变。可外用保妇康栓,具有生肌止痛、行气破瘀功效;聚甲酚磺醛栓,对宫颈炎症有治疗作用;口服抗宫炎片,清热利湿,缓解症状,同时需定期进行宫颈防癌筛查,如宫颈细胞学检查(TCT)和人乳头瘤病毒检测(HPV)。
4.子宫内膜炎:常因经期卫生不良、产后或流产后感染等引起。子宫内膜发生炎症,局部充血、水肿,炎性渗出物与子宫内膜组织碎片混合,经阴道排出,形成黄色块状分泌物,可伴有下腹部坠胀、疼痛,月经紊乱等症状,因为炎症破坏了子宫内膜的正常结构与功能,导致分泌物异常。可静脉滴注头孢曲松钠联合甲硝唑注射液,抗菌消炎;口服妇科千金片,清热除湿,化瘀止痛;康妇消炎栓直肠给药,促进盆腔血液循环,利于炎症吸收,治疗期间注意休息,避免劳累,禁止同房。
5.阴道异物残留:如卫生棉条遗忘在阴道内、避孕套碎片遗留等。异物在阴道内停留时间过长,刺激阴道黏膜,引发感染,导致阴道分泌物增多且呈黄色块状,可伴有恶臭气味、外阴红肿疼痛等症状,由于异物破坏了阴道的正常环境,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进而引发炎症反应。需及时取出异物,然后根据感染情况,可口服阿莫西林胶囊抗感染;外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清洁消毒阴道;涂抹红霉素软膏,预防和控制局部感染,同时注意保持外阴清洁,避免再次发生类似情况。
使用上述药物时务必谨遵医嘱。日常护理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勤换内裤,选择棉质、透气的内裤;避免过度清洗阴道,以免破坏阴道正常菌群;同房前后注意清洗;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处理妇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