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科普 > 内科

慢性低钙血症

医生头像

龚新宇 副主任医师内科

三级甲等中日友好医院

人体的血钙正常浓度为2.25~2.75mmol/L,当血清蛋白浓度正常时,血钙低于2.25mmol/L,或血钙低于1mmol/L,称为低钙血症,慢性病程则是该现象长期存在。慢性低钙血症可能是饮食摄入钙不足、缺乏维生素D、甲状腺功能减退、慢性胰腺炎、慢性肾衰竭等因素引起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症治疗。
1、饮食摄入钙不足:若患者比较挑食,饮食摄入钙不足,则会导致血清钙含量偏低,引起慢性低钙血症。可以适量吃鸡蛋、牛奶、虾皮、紫菜等富含钙元素的食物,必要时遵医嘱服用药物补钙,比如葡萄糖酸钙片、碳酸钙D3片等。
2、缺乏维生素D:如果体内缺乏维生素D,容易对钙的吸收和利用产生影响,导致慢性低钙血症,主要表现为睡眠不安稳、易醒易惊、多汗等。应该补充维生素D,建议适量吃动物肝脏、鱼肉、蛋黄、大豆等食物,必要时遵医嘱服用维生素D滴剂、维生素AD滴剂等药物治疗,从而快速补充维生素D。
3、甲状腺功能减退:该病是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的内分泌疾病,可能会出现乏力、畏寒、便秘、昏迷等症状,也可能会影响钙的代谢,诱发慢性低钙血症。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甲状腺片等药物治疗,及时补充甲状腺激素。
4、慢性胰腺炎:该病是胰腺局部或弥漫性的慢性进展性炎症,容易出现反复发作性或持续性腹痛、腹泻等症状,导致患者体内电解质紊乱,从而增加慢性低钙血症的发病率。患者应该遵医嘱使用止痛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奥曲肽注射液、注射用生长抑素等,严重时进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
5、慢性肾衰竭:该病是由糖尿病肾病、肾小球疾病等持续进行性发展导致的肾脏功能减退,且持续3个月以上不能恢复,常表现为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代谢产物潴留等,从而造成钙代谢障碍,减少血清钙离子。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呋塞米注射液、托拉塞米注射液等药物促进排尿,终末期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肾移植。
如果出现手脚抽搐、少尿的情况,建议患者及时去正规医院,通过血液检查、尿液检查、CT检查等方式明确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少喝刺激性饮品,比如咖啡、浓茶等,避免熬夜,适当晒太阳和跑步、打篮球等。
展开全部内容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任何医疗行为请遵从医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