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位横位的纠正办法包括膝胸卧位、外倒转术、艾灸至阴穴、桥式卧位、散步运动。
1、膝胸卧位:通过采取膝胸卧位的姿势,可利用胎儿重心改变以及重力作用,促使胎儿的胎位发生转动。孕妇需排空膀胱,松解裤带,跪在硬板床上,胸部尽量贴近床面,大腿与床面保持垂直,每次保持这个姿势15-20分钟,每日2-3次。这种姿势能让胎儿的头部有更多机会借助重力转向下方,利于胎位转正,但要注意做的时候动作轻柔,避免过度劳累,若过程中出现头晕、心慌等不适,应立即停止并改为舒适体位休息。
2、外倒转术:这是由医生通过向孕妇腹壁施加合适的外力,推动胎儿进行胎位翻转的一种操作。通常在孕36-37周进行,需要医生判断孕妇身体状况、胎儿情况等,确认符合条件后实施。实施时,医生会用手在孕妇腹部摸到胎儿的头、臀等部位,然后轻柔且缓慢地推动胎儿转动胎位。不过外倒转术有一定风险,比如可能引起胎盘早剥、胎儿窘迫等,所以操作前后都要密切监测胎心等情况,必须在有条件进行紧急剖宫产的医院进行。
3、艾灸至阴穴:中医理论认为,艾灸至阴穴能够调节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起到纠正胎位的作用。孕妇可采取坐位或卧位,由人员艾灸双侧至阴穴,每次艾灸15-20分钟,每日1-2次。艾灸的温热刺激可通过穴位传导,影响子宫内环境,帮助胎儿活动并调整胎位,但要注意艾灸温度适中,防止烫伤皮肤,若皮肤出现发红、水泡等情况,应暂停艾灸。
4、桥式卧位:孕妇仰卧在床上,将腰部垫高,臀部用枕头等垫高30-50厘米,使腰部、臀部、下肢呈拱形,可以让胎儿在重力作用下,有更大可能调整为头位。每次保持10-15分钟,每天做2-3次,能为胎位转正创造有利条件,做的时候选择舒适的床铺,避免腰部悬空不适。
5、散步运动:适当的散步可以增加孕妇身体的活动量,让胎儿在子宫内也随之适当活动,有可能借助胎儿自身的活动使胎位发生改变。孕妇每天可在空气清新、环境安全的地方散步30-60分钟,步幅适中,速度平稳,不过要避免劳累,若感觉身体不适,应停止散步并休息。
纠正胎位横位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胎动及自身身体状况,若出现胎动异常、腹痛、阴道出血等情况,应立即就医,不可盲目自行持续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