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科普 > 五官科

耳朵外面扣出血

医生头像

王利一 主任医师五官科

三级甲等北京医院

耳朵外面抠出血可能是虫咬皮炎、外耳湿疹、荨麻疹、毛囊炎、单纯疱疹等原因导致的,不同原因可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
1.虫咬皮炎:如果蚊虫叮咬了耳朵外面的皮肤,可能会引起局部过敏反应及炎症反应,患者可能会出现丘疹、丘疱疹、瘙痒等症状。如果患者用力搔抓皮肤可能会导致其出血。建议患者不要用手搔抓皮肤,并且按照医嘱使用樟脑薄荷柳酯乳膏、香荷止痒软膏等药物进行治疗,一般可以起到消炎、止痒等作用。
2.外耳湿疹:患者的耳廓、外耳道等部位可能因为受药物或脓液的刺激进而诱发外耳湿疹。患者的耳后可能会出现丘疹、小水疱、剧烈瘙痒等症状,患者用力搔抓皮肤后,可能会导致其破溃出血。患者可以按照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地奈德乳膏等药物进行治疗,一般可以起到收敛、消炎、止痒等作用。
3.荨麻疹:患者的耳朵外面的皮肤如果接触到了动物毛发、尘埃等物品,可能会患上荨麻疹。患者可能会出现水肿性风团的情况,并且伴有瘙痒。患者如果过于用力搔抓皮肤,可能会出现抓痕、出血等情况。患者可以按照医嘱使用丙酸氟替卡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药物进行治疗,通常可以起到抗过敏的作用。
4.毛囊炎:患者可能因为多汗、未注意皮肤清洁等患上毛囊炎。患者耳朵周围的皮肤可能会出现丘疹、小水疱、瘙痒等情况。患者长时间用手搔抓皮肤后可能会导致出血、疼痛。患者可以按照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复方酮康唑乳膏等药物进行治疗,一般可以起到抗真菌、消炎等作用。
5.单纯疱疹:免疫力较为低下的患者可能因为被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患上单纯疱疹。患者的面部、耳朵等可能会出现疼痛性水疱。患者搔抓皮损后,可能会导致其破溃、出血。患者可以按照医嘱使用阿昔洛韦分散片、泛昔洛韦片等药物进行治疗,一般能起到抗病毒的作用。
建议患者配合医生进行治疗,避免用手搔抓皮肤。
展开全部内容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任何医疗行为请遵从医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