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科普 > 中医科

阴盛则阳病是什么意思

医生头像

陈秀杉 副主任医师中医学

三级甲等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阴盛则阳病,指的是体内阴气比较重,而使得阳气受损,身体会处于一种阴盛阳衰的状态。
阴和阳的相对属性在中医中,主要将对于人体具有推动、温煦、兴奋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统属于阳,对于人体具有凝聚、滋润、抑制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统属于阴。正常情况下。阴阳在体内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若是出现阴盛则阳病,主要是指体内阴气比较重,而使得阳气受损,身体会处于一个阴盛阳衰的病理状态。寒邪入体后,机体的阳气常会奋起抵抗。若阳气充盛,则可制阴驱寒,但若寒邪过盛,或阳气不足,可能会引寒入体,诱发病症。
由于机体在疾病过程中出现阴邪偏盛,通常会导致功能抑制,出现机体反应减弱的现象,临床表现多以寒、静、湿等为特点,一般可出现恶寒、喜暖、形寒肢冷、口淡不渴、苔白、脉紧或迟等症状。临床上一般以温补的药物进行调理,患者通常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金匮肾气丸、附子理中丸等药物进行治疗。
需注意的是,中医除阴阳外,还讲究四性五味,通常病理较为复杂。若患者出现相关症状时,需要及时就医到医院中医科就诊治疗,可通过问诊、切脉等方式明确病情。平时,患者需养成规律的生活作息,有助于促进身体恢复。
展开全部内容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任何医疗行为请遵从医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