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皮肤痒,可能是皮肤干燥、过敏反应、湿疹、真菌感染等原因引起的,建议及时就医并遵医嘱治疗。
1.皮肤干燥:产后身体激素水平调整,皮肤油脂分泌可能改变,加上产妇可能频繁清洗身体,皮肤水分流失快,角质层缺水干燥,引起瘙痒。可外用维生素E乳(滋润保湿)、凡士林(在皮肤表面形成保护膜,减少水分流失)、尿素软膏(增加皮肤角质层含水量)。减少洗澡次数,避免使用过热的水和强碱性沐浴产品。
2.过敏反应:产后接触新的衣物材质、床上用品、洗护用品等过敏原,免疫系统将其识别为外来有害物质,启动免疫反应。组胺等炎症介质释放,使皮肤出现瘙痒、红斑、丘疹等症状。可口服氯雷他定片(抗组胺,缓解过敏症状)、西替利嗪片(减轻皮肤炎症),外用炉甘石洗剂(止痒、收敛)。尽快找出并避免接触过敏原。
3.湿疹:产后身体虚弱、睡眠不足、情绪变化等因素可诱发湿疹。同时,皮肤屏障功能在产后可能受损,多种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下,皮肤出现炎症,表现为瘙痒、红斑、丘疹、水疱等多形性皮损。可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膏,如地塞米松乳膏(抗炎、抗过敏)、氢化可的松乳膏(减轻炎症)、曲安奈德乳膏(缓解症状)。避免搔抓,保持皮肤清洁。
4.真菌感染:产后身体抵抗力下降,若不注意个人卫生,皮肤容易受到真菌感染,如体癣、股癣等。真菌侵犯皮肤角质层,在局部生长繁殖,引起炎症反应,出现环状或多环状红斑、丘疹,伴有瘙痒。可外用硝酸咪康唑乳膏抑制真菌细胞膜合成。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干爽,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衣物等。
使用上述药物时要谨遵医嘱,日常生活中保持皮肤清洁,穿着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避免搔抓皮肤,防止皮肤破损感染。饮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若瘙痒严重或伴有其他不适,如发热、皮疹加重等,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