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科普 > 皮肤性病科

手上血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医生头像

周怡 主治医师皮肤性病科

三级甲等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手上血泡是摩擦过度、烫伤、昆虫叮咬、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原因引起的,建议及时就医并遵医嘱治疗。
1.摩擦过度:长时间从事重体力劳动或进行高强度运动,如搬运重物、长时间握工具、登山等,手部皮肤反复受到摩擦,表皮与皮下组织分离,组织液渗出形成血泡。治疗方法:较小的血泡可等待其自行吸收,避免再次摩擦;若血泡较大,可先用碘伏消毒,再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泡内液体,然后涂抹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口服阿莫西林胶囊消炎,疼痛明显时可服用布洛芬胶囊止痛。
2.烫伤:接触高温物体,如热水、热金属等,热力损伤手部皮肤组织,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渗出形成血泡。治疗时,轻度烫伤血泡可涂抹烫伤膏,如湿润烧伤膏;若伴有感染迹象,可口服头孢克肟分散片抗感染,同时服用维生素C片促进伤口愈合。
3.昆虫叮咬:蚊虫、跳蚤等昆虫叮咬手部后,其唾液或毒液注入人体,引发人体的过敏反应,局部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泡形成。治疗可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膏如地塞米松软膏减轻炎症反应,口服氯雷他定片抗过敏,若瘙痒严重可加服西替利嗪片。
4.病毒感染:如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手部皮肤,病毒在局部大量繁殖,破坏皮肤细胞,引起炎症反应,导致皮肤出现血泡。可使用阿昔洛韦乳膏抗病毒治疗,口服阿昔洛韦片增强抗病毒效果,若继发细菌感染可加用阿奇霉素分散片。
5.自身免疫性疾病:像天疱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机体免疫系统紊乱,错误地攻击自身皮肤组织,导致皮肤棘层松解,形成血泡。治疗需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片控制免疫反应,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软胶囊协同治疗,还可补充维生素E软胶囊促进皮肤修复。
使用上述药物时要谨遵医嘱。日常护理方面,保持手部清洁干燥,避免搔抓血泡,防止破裂引发感染;饮食上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促进伤口愈合。
展开全部内容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任何医疗行为请遵从医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