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后身上起一粒一粒疙瘩,可能是皮肤干燥、胆碱能性荨麻疹、接触性皮炎、水源性荨麻疹、毛囊角化症等所致,建议及时就医采取日常护理、药物治疗。
1、皮肤干燥:洗澡时热水和清洁剂可能会去除皮肤表面的油脂,破坏皮肤屏障,尤其在皮肤本身就干燥的情况下,皮肤失水加剧,引起皮肤应激反应,出现一粒一粒的疙瘩。可外用维生素E乳、尿素软膏、凡士林等滋润皮肤,减少洗澡频率,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沐浴产品。
2、胆碱能性荨麻疹:洗澡水温度过高、搓澡力度大等刺激,使胆碱能神经发生冲动而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肥大细胞而发病,表现为小丘疹样疙瘩。可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依巴斯汀等,尽量避免热水刺激和剧烈运动。
3、接触性皮炎:如果使用了新的沐浴露、浴巾材质不佳等,其中的某些成分或材质会引起皮肤过敏,洗澡过程中接触面积增大,导致皮肤出现炎症反应,形成疙瘩。可外用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乳膏、氢化可的松乳膏、曲安奈德乳膏,避免再次接触致敏物质。
4、水源性荨麻疹:是一种极为罕见的皮肤病,接触水后,不管是热水还是冷水,均可诱发风团样疙瘩,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可口服羟嗪、赛庚啶、多塞平等抗组胺药物,尽量减少皮肤与水的接触时间。
5、毛囊角化症:洗澡时的摩擦、水温变化等可能加重毛囊口角质栓的形成,使原本存在的毛囊角化症状更明显,表现为一粒一粒的疙瘩。可外用维A酸乳膏、水杨酸软膏、尿素霜等软化角质,洗澡时避免过度搓擦。
洗澡后身上起疙瘩原因较多,要及时就医,用药谨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