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肌酐和血肌酐的区别主要是产生形式不同、检查方式不同、正常范围不同、指标偏高的意义不同等。
1、产生形式不同:
尿肌酐主要是来源于血液经过肾小球过滤后随尿液排出体外的肌酐。肌肉中通过不可逆的非酶脱水反应缓缓地形成肌酐,再释放到血液中,形成血肌酐。
2、检查方式不同:
尿肌酐一般通过尿液检查,血肌酐一般通过抽血检查。
3、正常范围不同:
尿肌酐的正常范围,婴儿71~117μmol/(kg·d),儿童71~194μmol/(kg·d),青少年71~265μmol/(kg·d),成年男性124~230μmol/(kg·d),成年女性97~177μmol/(kg·d)。血肌酐的正常范围,男性53~106μmol/L,女性44~97μmol/L,儿童24.9~69.7μmol/L。
4、指标偏高的意义不同:
甲状腺功能减退常常引起肌肉损伤,从而导致尿肌酐偏高。糖尿病早期常见肾脏高灌注、高滤过,从而导致尿肌酐偏高。血肌酐偏高有可能是肾功能损伤,即肾脏出现了问题,但是单纯的血肌酐偏高还有可能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肢端肥大症等。
单一检测尿肌酐对于评估肾功能帮助不大,联合血肌酐检测两项指标,可作为内生肌酐清除率的必需评估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