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霉素搽剂涂脸上刺痛,可能是皮肤破损、药物过敏、皮肤过度干燥、用药过量、皮肤炎症加重等原因引起的,建议及时就医并遵医嘱治疗。
1.皮肤破损:面部皮肤若存在细微伤口,如晒伤后的脱皮、轻微擦伤等,氯霉素搽剂中的成分直接接触伤口内的神经末梢,会引发刺痛感。这是因为伤口处神经敏感性增加,药物刺激后疼痛信号快速传导。治疗可先用碘伏消毒伤口,待伤口愈合后再使用氯霉素搽剂。若疼痛明显,可口服布洛芬胶囊止痛,也可涂抹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促进伤口愈合,还可口服维生素C片辅助修复受损组织。
2.药物过敏:部分人群对氯霉素或搽剂中的辅料过敏,接触后免疫系统启动,释放如组胺等物质,导致皮肤出现刺痛、瘙痒、红斑等过敏症状。应立即停用氯霉素搽剂,用清水洗净面部残留药物。口服氯雷他定片抗过敏,局部涂抹炉甘石洗剂缓解瘙痒与不适,也可短期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减轻炎症反应。
3.皮肤过度干燥:当面部皮肤极度缺水干燥时,皮肤屏障功能减弱,氯霉素搽剂涂抹后,其中的溶剂成分会使皮肤细胞快速吸水或失水,刺激神经产生刺痛。日常需加强皮肤保湿,可使用尿素维E乳膏、透明质酸凝胶等。同时减少使用刺激性洁面产品,增加室内空气湿度,缓解皮肤干燥后再使用氯霉素搽剂可减轻刺痛。
4.用药过量:涂抹氯霉素搽剂时量过多,药物在皮肤表面堆积,不能及时被吸收,会加重对皮肤的刺激而产生刺痛。应按说明书正确用量使用,若已过量使用,用生理盐水轻轻擦拭多余药物。可配合冷敷来缓解刺痛,也可口服维生素B6片促进皮肤的正常代谢,减轻药物刺激症状。
5.皮肤炎症加重:面部本身存在炎症,如痤疮合并感染加重时,炎症因子刺激神经,涂抹氯霉素搽剂后,药物与炎症相互作用,导致刺痛加剧。需先对原发病进行系统治疗,如口服多西环素肠溶胶囊抗感染,外用夫西地酸乳膏消炎,配合红蓝光照射等物理治疗,待炎症减轻后再使用氯霉素搽剂。
使用上述药物时要谨遵医嘱。日常护理应注意面部清洁,选择温和的洁面产品;避免搔抓面部皮肤;注意防晒,外出可使用遮阳伞、戴帽子等物理防晒措施;饮食清淡,少吃辛辣、油腻、甜食等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充足睡眠,有利于皮肤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