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灰质炎脑脊液改变最常见于脊髓灰质炎的瘫痪前期,但是在其他阶段也可能会出现,患病后需要及时就医诊治,控制病情。
脊髓灰质炎一般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人类普遍易感,主要影响5岁以下儿童。脊髓灰质炎病毒为嗜神经病毒,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运动神经细胞,所以常会引起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损害,大部分人群为隐性感染,没有明显症状出现,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顿挫型脊髓灰质炎,出现流感样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咽痛、倦怠、食欲下降、呕吐等。
极少部分脊髓灰质炎患者可能会表现为瘫痪型脊髓灰质炎,一般分为前驱期、瘫痪前期、瘫痪期、恢复期、后遗症期,前驱期症状与顿挫型脊髓灰质炎的症状类似。而脑脊液改变主要在瘫痪前期出现,引起脑脊液细胞数增多,蛋白增加并不明显,呈细胞蛋白分离现象,患者常会出现再次发热,在3周左右,细胞多数会恢复正常,4~6周后,脑脊液逐渐恢复正常。
脊髓灰质炎是较为严重的疾病,一般以预防为主,通常可以就医接种疫苗,达到有效预防。发病后,通常建议对症治疗,比如在瘫痪前期,一般需要卧床休息,避免肌肉注射、手术等刺激,降低瘫痪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