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没有涎石病最常见于哪个部位这一说法。涎石病通常较常见于下颌下腺。
涎石病一般是唾液腺腺体或导管内性团块而引起的一系列病变。目前尚不明确涎石病的病因,患者可能会因为异物、炎症等导致唾液滞留。临床上85%左右的患者通常发生于下颌下腺,其次是腮腺以及唇颊部的小唾液腺,舌下腺一般较为少见。
医学研究认为涎石病好发于下颌下腺主要是和腺体本身结构有关。由于下颌下腺主要分泌唾液,又因为导管较长、粗导致涎液易于浓缩,还可能会导致异物进入,可能会诱发炎症,进而导致唾液排出障碍,最终引起涎石病。患者在进食时可能会感到胀痛,在停止进食后由于腺体可以自行复原,疼痛可能会消失。患者的下颌下三角区可扪及肿大,还可能会有压痛。
患者在经过积极地治疗后,症状一般可以得到缓解,基本可以恢复正常的生活。建议患者及时进行治疗,患者平时还应注意口腔清洁,勤刷牙,勤漱口。患者应避免食用含糖量高、有黏性的食物,比如葡萄干、糯米等,以免容易残留食物,进而加重患者的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