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识脑性瘫痪
脑瘫一般指脑性瘫痪,是小儿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地影响了儿童的身心发育,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治疗,极有可能造成患儿终身残疾,将给孩子造成极大的痛苦,也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承载着一个家庭的未来。而小儿脑性瘫痪是孩子成长道路上一块巨大的“绊脚石”,由于脑性瘫痪疾病的发生出其不意,令许多家长恐惧担心。因此,未雨绸缪,进行脑性瘫痪的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脑性瘫痪是指婴儿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脑发育早期,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以及姿势异常,包括发育落后、运动姿势异常、肌张力异常和反射发育异常,还可能伴有智力低下、癫痫、感知觉障碍、语言障碍及精神行为异常等,是引起小儿机体运动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脑性瘫痪的体征常常在婴儿出生后几个月内出现,典型表现为发育迟缓,但医生和家长可能会忽略。脑损伤并不会随时间而加重,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可能会出现新的症状或症状加重。
二、预防脑性瘫痪
1、怀孕前如何预防脑性瘫痪
(1)孕妇要积极进行早期产前检查,做好围产期保健,防止胎儿发生先天性疾病,注意不要频繁做B超检查。
(2)怀孕前尽量不要服用精神类药物,尤其是对于头部里面脑神经有影响的药物就更不要服用了,即使要服用药物也需要加强和主治医生的沟通交流,而且不能够盲目的服用药物。
(3)怀孕前要注意情绪、心理因素方面的影响,因为长时间的焦虑、抑郁、压抑的状态,对于胎儿头部里面脑组织的发育也有影响,容易导致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出现,因此,情绪、心理因素是很重要的。
(4)预防流感、风疹等病毒感染,避免与放射线等有害、有毒物质接触,不要接触猫、狗等毛发。
2、怀孕期间如何预防脑性瘫痪
(1)怀孕期间孕妇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三餐有规律,饮食多样化,不偏食,不厌食,同时要避免营养过剩,如高脂、高糖饮食,少吃零食,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2)适当的运动,如慢走、练瑜伽等,增强免疫力,避免怀孕期间感冒,戒除不良嗜好,如吸烟、饮酒等,以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3、分娩后如何预防脑性瘫痪
(1)分娩后早期家长要科学养育新生儿,预防新生儿出现颅内感染、颅内出血、颅脑外伤等疾病,以免引起脑性瘫痪。
(2)注意新生儿的个人卫生,定期给新生儿洗澡,及时更换衣服、裤子和被单,每天需要通风,保持房间空气流通。
(3)提倡母乳喂养,尤其是早产儿及小于胎龄儿,如果母乳不足,可以合理进行奶粉、母乳混合喂养或人工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