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周期中体重变化因人而异,一般在月经前1-2周体重可能会有所增加,月经来潮后逐渐恢复。
月经是女性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伴出血的生理现象,受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神经内分泌调节。在月经前1-2周,即黄体期后期,体内的激素水平会发生变化。孕激素水平升高,具有水钠潴留的作用,会使身体内的水分增加,从而导致体重上升,可能会出现轻微水肿。同时,雌激素水平在这个阶段相对波动,也会对身体的代谢产生一定影响,进一步影响体重。这种体重增加通常是生理性的,一般在月经来潮后,随着激素水平的改变,子宫内膜脱落,身体开始排出多余的水分,体重会逐渐下降恢复到正常水平。不过,不同女性之间的激素反应和身体代谢情况不同,所以体重增加的幅度和出现体重高峰的时间也不完全相同,有的女性可能变化不明显,而有的女性则可能有较明显的体重波动。
女性在经期前后要注意观察自己的体重变化,但不要过度在意和焦虑。保持适度的运动有助于缓解经期不适和维持体重稳定,比如散步等舒缓运动,避免剧烈运动。而且要注意饮食均衡,减少高盐食物的摄入,因为高盐会加重水钠潴留,可适当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在整个经期过程中,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如果体重出现异常的大幅波动,或者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如严重腹痛、头晕等,应及时就医,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检查和诊断,严格遵医嘱进行相应的治疗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