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科普 > 内科

胃粘膜损伤就是胃溃疡吗

医生头像

刘正新 主任医师内科

三级甲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胃黏膜损伤一般指胃黏膜受损。胃黏膜受损可能是胃溃疡导致的,但还有可能是其他疾病引起的,需要及时就医进行明确。
胃黏膜受损是指由各种因素导致的胃黏膜功能受到损害。正常情况下,人体胃黏膜都有屏障作用,当胃黏膜受到外界因素侵害时,黏膜上皮可能会发生损伤和再生,黏膜可能会发生炎症反应,从而导致胃黏膜功能受到损害。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可出现上腹不适、隐痛、恶心等症状。
胃黏膜受损可能是胃溃疡引起的,可能会出现胃黏膜层至黏膜肌层的胃壁局限性缺损、出血、溃烂等表现,常发生在胃角、胃窦、贲门等部位,主要是由于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黏膜自身消化等多种因素导致的。
胃黏膜受损的病因除了胃溃疡外,通常还包括急性胃炎、慢性胃炎等情况。急性胃炎又包括急性单纯性胃炎、急性糜烂性胃炎、急性化脓性胃炎等类型,多与不良饮食、链球菌等细菌直接侵袭胃壁等因素有关。慢性胃炎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性改变,最终可导致不可逆的胃黏膜固有胃腺体的萎缩,通常可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等类型。
因此,胃黏膜受损并不完全等于胃溃疡。如果发现胃黏膜受损,建议患者及时配合医生进行进一步的、具有针对性的检查,明确疾病的类型,再进行针对性治疗。
展开全部内容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任何医疗行为请遵从医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