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臭可能是多汗症、细菌感染、真菌感染、鞋子不透气、卫生习惯不良等原因引起的,建议及时就医并遵医嘱治疗。
1.多汗症:脚部汗腺分泌旺盛,汗液分泌过多,在细菌分解下产生异味。因为脚部处于相对封闭环境,汗液中的有机物质为细菌提供了滋生的温床,细菌代谢产生有臭味的物质。可外用乌洛托品溶液,减少汗液分泌;氯化铝溶液,收敛止汗;也可口服谷维素片,调节植物神经功能,减少出汗。
2.细菌感染:脚部皮肤表面的细菌,如葡萄球菌、棒状杆菌等大量繁殖,分解皮肤角质层和汗液中的蛋白质、脂肪等,产生难闻气味。保持脚部清洁,可外用抗生素类药膏,如夫西地酸乳膏,抑制细菌生长;莫匹罗星软膏,抗菌消炎;经常用高锰酸钾溶液泡脚,杀菌消毒。
3.真菌感染:如足癣,真菌在脚部皮肤角质层生长繁殖,破坏皮肤正常结构,同时其代谢产物会产生臭味,常伴有瘙痒、脱皮等症状。治疗可外用酮康唑乳膏,抗真菌;盐酸特比萘芬乳膏,有效抑制真菌生长;口服伊曲康唑胶囊,对于顽固真菌感染有较好疗效。
4.鞋子不透气:长时间穿着不透气的鞋子,脚部汗液无法及时蒸发,湿度和温度升高,利于细菌和真菌滋生,从而产生脚臭。应选择透气、吸汗的鞋子,如运动鞋、布鞋等,勤换鞋子,可在鞋内放置活性炭鞋垫,吸附异味。
5.卫生习惯不良:不经常洗脚、换袜子,脚部污垢和细菌积聚,导致脚臭。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每天洗脚,用肥皂清洗脚部,勤换袜子,袜子选择棉质、吸汗性好的材质。
使用上述药物时要谨遵医嘱。日常护理中,注意脚部清洁,保持干燥,避免与他人共用拖鞋、脚盆等,防止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