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体生成素低通常是服用避孕药、经常熬夜、甲状腺功能减退、多囊卵巢综合征、黄体功能不全等因素引起的,需要及时就医,根据病因选择合适的调理方法。
1、服用避孕药:患者服用避孕药后,体内的激素水平升高,可能会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导致黄体生成素偏低。通常停止服用避孕药后可以自行恢复正常,不用进行特殊处理,不过患者应遵医嘱服用避孕药,不能盲目服用。
2、经常熬夜:患者长期熬夜,机体过度疲劳,可能会影响内分泌系统,导致黄体生成素含量下降。患者应养成健康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不宜熬夜。
3、甲状腺功能减退:患有该疾病后,体内的甲状腺分泌减少,可能会对下丘脑产生影响,间接影响黄体生成素的合成和释放,导致含量偏低,患者还会伴随畏寒、乏力、月经紊乱等症状。需要遵医嘱使用益康胶囊、左甲状腺素钠片、甲状腺片等药物来治疗,能缓解不适症状。
4、多囊卵巢综合征:该疾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可能会干扰正常的卵泡发育,影响黄体生成素分泌,进而导致黄体生成素水平降低,患者还会出现痤疮、月经稀发、肥胖等症状。建议遵医嘱使用地屈孕酮片、黄体酮胶囊、复方雌二醇片等药物来治疗,可以补充性激素,控制病情。
5、黄体功能不全:黄体功能不全通常是指黄体发育不全、过早退化、萎缩不全、分泌孕酮不足,以致子宫内膜分泌反应不良引起的月经失调和生育功能缺陷综合征。患病后也有可能会对黄体生成素产生影响,使其水平下降,还会出现经期延长,月经过多、月经频发、月经周期缩短、经前期出血、不孕等症状。需要遵医嘱使用黄体酮胶囊、地屈孕酮片、来曲唑片等药物来治疗,可以补充孕激素,促进卵泡发育。
患者需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饮食规律,不宜节食或者暴饮暴食。